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数位之墙

归档 - 06月, 2017

共享经济:以人民的名义争夺流量入口

◎不产生大流量的共享经济都是耍流氓

流量,是互联网商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当我们以为谁已是流量 入口,是不可撼动的巨头,其他人再无机会时,往往从角落里冒出新 的竞争者取而代之。搜索引擎分食门户网站流量,社交网络再分食搜 寻引擎流量,然后整个移动互联网分食以PC为基础的互联网流量。

其中,以人民的名义发动的信息流量入口争夺战的典型,是社交网络 。人人直连,分享信息,去中心化。。。回想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垄 断流量的年代,创业者只能挖掘人与人之间的流量,就靠发动群众参 与,彼此共享。当参与的群众够多,便足以跟巨头抗衡,取得天下。

共享经济也一样,本质上是创业者为了绕开既有商业巨头,另辟管道 取得流量成为入口而发起的战争。它的套路千年不变:向参与者许诺 一个美好未来,透过老参与者带入新参与者以至于获客成本很低。等 流量够大,成为可跟传统商业巨头呛声的新势力,甚至取而代之。

试想一下,如果Airbnb就是个传统订房网站,其功能就是帮旅客订星 级饭店,那它就只能去跟传统饭店业打交道以便取得房源,而身为后 来者是完全没优势的。如果Uber就是一家出租车公司,在出租车公司 已经林立的商业环境里,后来的小老弟又要怎么出头?

回想一下Airbnb给人们多美好的能诺:他们对房东说你可以出租家里 的沙发换取报酬;对旅客说别再住饭店了住民宿更有人味。Uber则对 司机说,用你的车子可以兼职赚外快;对乘客说你乘坐的不是出租车 而是人生(网上传说的各种稀奇古怪的Uber乘车奇遇不用我说了吧)。

共享经济,就是以人民的名义发动的流量入口争夺战。

◎私有财产共享只是共享经济早期阶段

信息流量入口,由社交网络发动争夺战;而订单流量入口,则先后从 C2C电子商务(美国EBay,中国淘宝等),团购 O2O,到共享经济, 出现过三次争夺战。 C2C电子商务网站就是最早期以人民的名义创建 的网上商场,个人对个人交易,人人可上网卖货,买家啥都能买到。

当实体商品的流量入口被占据,服务的流量入口又引起争夺。随之而 来的团购与 O2O发展到后期,各种专业服务人员(从会计师到桑拿师 甚至厨师)只要在网上透过平台接受用户订单即可,无须再受雇于任 何企业组织。不少人预言以后企业组织会瓦解,被平台取代。

绕开大企业组织,诉求人与人之间的直连,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流量 入口争夺战的特徵。要说 O2O有很大一部份在于人与人之间共享技能 的话,共享经济就更彻底了,这次是共享私人财产。而革命的终极目 标,就是向传统企业争夺用户的消费,以共享的名义。

然而,诉求从个人对个人之间直连与交易的共享经济,其终点却不一 定是这种 C2C的型态。举个相近的例子,就拿美国的EBay来说好了, 一开始是人人把家里的旧货放到网上交易,很快就发展出以卖新货为 主的小型商家(简称小B ),最后这种小B 反而成为主流卖家。

就连Uber这种共享经济也是如此。一开始是个人以自己的私人用车兼 职开专车,到后来就出现了自己买车全职开Uber的司机。Airbnb原本 是出租自己家里空闲的房间给旅客,很快就发展出职业的房东,购买 或承租专用的房子,装修之后只为租给Airbnb上的旅客。

看来, C2C只是共享经济的早期阶段。

◎共享经济的财产质量不能保障导致转向自营

不少人说,共享经济快变成租赁经济了。从共享单车开始,所共享的 财产已不是个人拿出来的,而是由平台方统一采购,统一安排,依使 用时间或用量出租给个人使用。这种结果是可以预见的,说不定接下 去Airbnb就会开始有自营的饭店,Uber也会有自营的车队。

从结果来说,这就是从 C2C向 B2C演化。以人民的名义发起的流量入 口争夺战,最终会让发起战争者跟他要革命的对象越来越近似。最关 键的因素是, C2C无法保障财产质量。共享单车如果是人人都拿自己 的单车出来共享给人,车子本身的质量状态,都不一定让人放心。

也有人说,拼车才是共享经济,专车不是共享经济。这样的分辨其实 都没有必要,只要认识到它们其实就是创业者在向传统商业巨头要分 一杯羹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的手段罢了。起于 C2C,进而发展扶植 小B ,最终可能为了控制质量设立自营而变成 B2C。

另一方面,并不是什么都能做成共享经济,如前所述,不以流量入口 争夺为前提的共享经济都是耍流氓。其次,关键在于私有财产的流通 速度与持有成本。只有人向资产移动(如Airbnb旅客找住宿)或资产 向人移动(如Uber车子找乘客)的效率不佳时,共享经济才有空间。

因此,流通的意愿是否强烈,流通的频率如何,以及单次流通所创造 的经济价值高低,决定了一个财产能否被共享。简单来说,总持有成 本高的财产可以被共享,例如:奢侈品,高级俱乐部会员等。总持有 成本低的,例如雨伞,充电宝,或许就不那么合适了。 (文: 【换日线资本】合伙人黄绍麟 | 数位之墙 | 敬请关注 新浪微博 WeChat微信公众号digitalwallcom)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视频网站的未来(三) PGC孵化IP,直播更接近长尾

■ 历史上的今天

■ 共享经济:以人民的名义争夺流量入口 - 2017/06/18

■ 再回首移动互联网(八):入口之争与收入模式之变 - 2014/06/15

■ Web 2.0 再思考(四)「私人财产」与「阶级不平等」 - 2007/06/10

■ 荆轲刺秦王:如何敲开Google大门 - 2006/06/11

■ 终极的移动装置(一)手机的混种年代 - 2005/06/19

■ 网络事业的定价困难 - 2005/06/11

■ 漫谈数字音乐(一)从「分享」谈起 - 2004/06/13

■ 关键字订阅服务的发展 - 2003/06/15

■ eBay来台湾做什么?(下) - 2002/06/16

■ 终极的互联网(三)通讯行业的集成关键-帐务系统 - 2001/06/17

■ 终极的互联网(二)网络媒体的封闭架构-垄断 - 2001/06/10

■ 口袋里的战争 - 2000/06/11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职新浪网,台湾大哥大,3G威宝电信。2006年后于大陆工作,曾任职51.com担任总裁助理暨发言人 (后转战略顾问),湖南卫视快乐购旗下电子商务子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担任运营总监 ,以及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 。目前于换日线资本担任合伙人,从事科技初创企业投资的相关工作。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星期日, 06月 18th, 2017 电子商务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