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数位之墙

归档 - 09月, 2010

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重组(一)电信运营商靠边站

  2010/09/12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手机 电信运营商 品牌 Google iPhone 智能手机

  ◎日韩的成功经验

  早先,在全世界范围内,移动互联网的成功例子只有日本跟韩国值 得拿出来说。这样的情况持续近十年,全世界电信运营商没有不到日本 韩国去学习的。但是从苹果几年前推出iPhone乃至现在谷歌Android 风潮,似乎即将终结此一历史,西方世界重新夺回世人关注的目光。

  分析过往日韩的电信运营商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领先移动互联网市场: 首先,大一统的手机规格,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商得以使用较 低成本开发互联网应用,从而使得应用多元化。在日本,手机规格 是由电信运营商主导,规格制定完成后,交由各大品牌

  手机制造商生产。

  手机制造商为何甘愿依电信运营商的规格做开发?因为电信运营商承诺将 这些手机全部买下,销售给自己的用户。电信运营商制定的规格包含硬 体软件与应用等层次,只要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网站经营者依 规格开发,最终提供给消费者的应用,其使用体验就能得到保证。

  而使用体验,是移动互联网是否能成功的关键。简单来说,用习惯 了电脑上网的人,换成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会感觉很受限制。因 此,打通了硬件软件与应用的用户介面规格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与 韩国的成功经验在于,由电信运营商出面领头做完了这个最关键的部分。

  由于规格明确,开发互联网应用(在日韩大部分指的是手机网站) 的开发商就不必为了应付大量不同规格的手机规格而叫苦连天,因之 应用的开发速度与产量都得到提升。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增多,对 消费用户吸引力更大因而更多人使用,从而使整个行业链向上提升。

  ◎围绕著用户体验的核心

  这样的故事何以没有在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重演?主因是日本韩国的 电信运营商有一手主导手机规格的实力及意愿。在由西方世界所建构起 来的 GSM移动通信市场环境下,手机制造商已形成了多个品牌,各有 特色,电信运营商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去集成不同品牌的手机规格。

  举例来说,类似像诺基亚这样的强势手机品牌,就很难放弃自己的手 机规格主导权而迁就某家电信运营商的要求。更何况,论及手机制造的 专业,到底是电信运营商强还是手机制造商强?(在日本是相反的,在 日本,一流的手机技术人员集中在电信运营商,比手机制造商还强)

  电信运营商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介面到底有多在意,以及愿意投 入多少心力以及资金去研究,其次围绕著这样的核心去打通硬件,软 体以及应用的规格,最后有决心跳入硬件销售的环节当中,把手机当 成自己的手机而不是手机制造商的手机来销售。

  我们很容易看出来,除了韩国与日本以外,全世界没有其他的电信业 者愿意干上述的事情,或者干得不彻底不漂亮,就连全世界拥有用户 数最多的中国移动都不见得能干成这个事。然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存 在的,最终,苹果一肩挑起了上述所有的事情,冒险一跳,成了。

  「围绕著用户体验的核心,打通硬件软件与应用的规格」这件事情 是日韩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成功经验,在西方世界里却由 苹果与谷歌等公司完成。前者涉入了手机终端销售的环节,后者则是 将规格开放给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在这一轮大潮中被边缘化了。

  ◎掌握三大核心才是关键

  许多人评价苹果iPhone成功的原因,说是因为他具有一个应用商城( App Store )能提供大量应用服务给消费者,从而带给消费者购买手 机硬件之外的附加价值。顺著这样的评价,很容易就得出一个实际上 没什么用处的结论:建立并拥有应用商城的电信运营商就能保证其成功。

  上述结论之所以肤浅的地方在于,电信运营商过去十年中想仿效日本韩 国的成功经验都没成,何以现在仿制一个苹果的应用商城这件事情就 成了?更何况日韩电信运营商过往的成功经验与现在苹果iPhone成功的 核心经验十分相似?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全球最成功的应用商城只有苹果的应用商城。其 他的应用商城包含Google以及Nokia 的,商城上的应用数量以及使用 人数都小于苹果的。在中国,电信运营商自建的应用商城也没什么人使 用,最后仅剩收费渠道的优势而已(下载应用可以从电信帐单扣费)。

  在中国,许多人看好由谷歌Android 带来智能手机的山寨风潮,认 为Android 开放特性加上山寨机厂商量产能力,全面爆发是指日可待 。问题是这样的爆发跟电信运营商有何关系?当然,电信运营商是能够多 收一点上网通信费,除此之外其他事情与电信运营商再无瓜葛。

  介面优秀的操作系统,软件数量众多的应用商城,能引发大量购买的 手机款式,这三者是关键。苹果把这三者做到了极致;谷歌决定把不 擅长的手机设计制造交给制造商做;诺基亚看似三者具备,问题在于 其企业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只把自己当成一家SP在做移动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坚实广布的销售渠道,直接跟用户收费 的能力。若能妥善的运用上述能力,将「介面优秀的操作系统,软件 数量众多的应用商城,能引发大量购买的手机款式」三大核心掌握, 才可能在这波大潮中掌握主导。否则,被边缘化的结果将不可避免。

(文: 【嘉丰资本】投资合夥人黄绍麟 | 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数学问题:代数与几何

■ 历史上的今天

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重组(一)电信运营商靠边站 - 2010/09/12

天使投资能帮助创业者什么? - 2009/09/13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三) - 2008/09/14

Web 2.0 下一步(三)共念是一切基础 - 2007/09/16

Web 2.0 革命(四)Google典范 - 2006/09/17

Web 2.0 革命(三)广告养不活 - 2006/09/10

书房才是数字娱乐的主流 - 2005/09/18

中国3G之我见(三)系统决定终端,终端决定市场 - 2005/09/11

数字内容经营三要件(二)停止「贩卖盒子」 - 2004/09/19

数字内容经营三要件(一)内容是贱价的 - 2004/09/12

七年级与吞世代 - 2003/09/14

中间商的消失 - 2002/09/15

当灾难在网络上传递 - 2001/09/16

转接口的价值 - 2000/09/17

网络客服须跨越虚拟与实体的界线 - 2000/09/10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Tags: , , , , ,

星期日, 09月 12th, 2010 移动增值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