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6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电子商务 拍卖 B2C C2C 社交网络
◎创新的集体杀价
1999年曾有知名拍卖网站推出了一种「集体杀价」的购物方式,参加 者可以在商品页面上看到一张图(如下图举例)。从图上可以很清楚 了解,这个商品如果不到10个人买,价格是 500元;如果购买的人数 介于10人到50人,价格变成 450元,以此类推。
很像现在流行的团购,对吗?
由于商品的最终售价跟表明愿意购买的人数有关,因此这种方式需要 几天的时间来累积购买人数,此外并要求参加者先在网上提供信用卡 号,成交时直接以最终成交价扣款支付不能反悔。商品的售价是由网 站经营者跟供应商谈好的,供应商也能接受「量大有折扣」销售方式。
「集体杀价」虽然人气火爆,但并非这个网站的唯一销售模式,更像 是一种点缀式的促销手段。有趣的是,这种购物方式在电子商务发展 10多年来反而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很难得再看到踪迹。不论是 B2C或 是 C2C电子商务网站,都很少再出现类似的销售方式。
需要漫长等待才能买到商品,还没拿到东西就要先刷卡,对于网上信 用卡支付安全性的疑虑,一旦成交还不能反悔等等,或许都是制约了 这种销售方式的因素。但是这种模式的消失,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 电子商务发展10年下来, B2C销售模式的成熟扼杀了他的生存空间。
此话怎说?
◎家乐福算不算团购
从本质上看,「集体杀价」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经营者来说,是「集合 众人的采购数量向供应商议价」,目前流行的团购也是如此。然而, 不论是集体杀价还是团购,如果套用上述定义,请问家乐福算不算团 购?沃尔玛算不算团购?这些传统商家难道不也是这样在做生意的?
全天下的零售生意都是「集合众人的采购数量向供应商议价」,无一 例外。1999年的时候电子商务还不成熟,很多 B2C网站的订单量很小 ,跟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很弱,以至于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价格,因此 集体杀价的销售方式有其生存空间。
等到 B2C越来越成熟,整体环境订单量上升, B2C网站对于供应商的 议价能力增强,直接就能以集体杀价的最低价格在网上销售商品。消 费者无须等待漫长的网上集体杀价过程,就能实时买到集体杀价的价 格。如此一来,集体杀价的销售方式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时至今日,团购网站在美国又流行起来乃至于又引起国内外一顿抄袭 。当我们重新检视上述的商业逻辑时,会发现团购网站落入了相同的 矛盾中。要避免团购网站最后又走上绝路,在商品上就必须要与一般 的 B2C网站细分。其结果就是必须销售价格不具可比性的商品。
◎团购网站的经营局限性
适合在团购网站上销售的商品,包含健身中心会员卡,高端餐厅折价 券等。这些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独特性,也都不是有形的制造物,或者 体积小没有类似一般 B2C网站的配送问题与成本等。此外,商品的属 性也决定了团购网站都是地区性网站,经营某个城市的当地人群。
如果在销售的商品上有了限制,那么团购网站商品的品项数就没法多 。团购网站有其精巧与优美之处,但要靠著团购的销售方式(笔者一 直没法将它称为销售模式,后面会解释)建立起一个类似亚马逊的大 型网站是很困难的。能销售的商品品项数决定了这件事情。
团购虽然是最近从美国流行起来的,但是其实中国做团购比美国人还 要早。在北京上海等地,早在06年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著非常知名的团 购网站。这些团购网站的员工人数动辄五六百人,大部分员工都是销 售人员,负责去跟地区性商家洽谈商品。
团购网站在经营上的最大问题,就出现在这个「地区性」上面。08年 的时候一家上海最大的团购网站挥军北上,到北京开了分公司打算扎 根复制上海的成功。然而,不同城市的人消费习惯不同,北京本地也 已经有很成熟的团购网站,再加上还又需要雇用五六百人的员工。。。
团购网站的经营远不如你我所想的轻巧。
◎团购最终将走向 B2C电子商务
团购网站最后会发展成什么?回答这问题前,要先厘清「团购」到底 是一种商业模式还是一种促销手段。举例来说,一个大型 B2C网站能 否在它既有的销售方式下再开辟一个团购的销售方式?事实上很多大 型 B2C网站都有提供团购,这对 B2C网站本身是一种很好的促销手段。
如果依照前面所说,团购网站所销售的商品最好跟一般 B2C网站不同 ,那么 B2C网站是否也可以藉由这个方式进入到不同的商品领域中? 反过来说,当团购网站发现自己的经营很受限的时候,有没有可能也 会想:反正我的网站已经这么多人来,要不要搞一个 B2C商城?
答案显而易见:团购是一种促销手段,不是商业模式。他是一个聚拢 人气的方式,最终的经营会导向传统的销售方式。团购网站的发展最 终不是被 B2C网站收购,就是自己建网上商城搞 B2C电子商务。小型 的地区性团购网站依然会继续存在,但不会有股票上市的那一天。
从集体杀价到团购,以前是聚集一群陌生人形成集体采购,现在的团 购则很可能是一群相对熟识的人进行集体采购。与10年前不同,现在 人获得团购的促销信息很大部分是从社交网络上,而社交网络上很多 都是认识的人。两种销售方式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时代意义。
(文: 【嘉丰资本】投资合夥人黄绍麟 | 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漫谈电子书(三)从iPad谈电子书阅读器
■ 历史上的今天
■ 团购是一种促销手段而不是商业模式 - 2010/06/06
■ 中国的电信重组竞争态势(一)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 - 2008/06/08
■ Web 2.0 再思考(三)「搭讪」是需要理由的 - 2007/06/03
■ 关于Web 2.0 ,给亲爱的黄彦达先生 - 2006/06/04
■ 当数字变成时尚 - 2005/06/05
■ 书评:《100亿的教训 - 你所不知道的电子商务》 - 2004/06/06
■ MOD 之外的宽带影音选择 - 2003/06/08
■ MOD 服务的定价战略思考 - 2003/06/01
■ eBay来台湾做什么?(上) - 2002/06/09
■ 通讯·网络·新媒体 - 2002/06/01
■ 终极的互联网(一)由开放走向封闭 - 2001/06/03
■ 门户网站何去何从 - 2000/06/04
■ 软件与媒体的典范转移 - 1999/06/05
■ 网络媒体的迷思(二)Push是互联网的未来吗 - 1998/06/05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