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1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搜索引擎 手机 宽带 电子书 Google Web 2.0
◎供过于求的内容
「内容为王」这句话喊了十多年,我们总希望它是对的,但伴随著网 际网络的发展,这句话好像变得越来越不真实。尤其是对传统内容经 营者来说,买报纸买音乐CD的人少了,随著宽带日渐普及,可能连买 或租电影 DVD的人也少了,甚至连看电视的时间也少了。
一个人的时间只有24小时,而现代人花在传统的内容载体上时间越来 越少,盯著某一种屏幕(电脑或手机等)的时间越来越长。互联网 这个背后的推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具有经济效益的内容输送管道, 它让其他形式的内容载体与发布管道相较之下都显得笨重。
报业第一个受冲击,接下来是音乐行业。并不是大家不看新闻而是不 买报纸;并不是大家不听音乐而是不买CD。但是当大家转向互联网 后,对于付费取得这些内容的意愿并不高。苹果的付费音乐商城虽然 人气火爆,但营业额远远无法让整个音乐行业回到十年前的黄金年代。
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是经济学上的必然。以前,因为内容传送的 管道效益不章,内容的供给速度得到控制,所以内容具有市场价格( 想一下不管是书籍还是音乐CD的生产与配送过程)现在,内容在网际 网络上流动的速度超级高效,供应的效率超过了需求所以价格下跌。
互联网带来的是一个内容过剩的时代。网上的内容是无限的,无限 量的内容供应将导致内容的市场价格无限下跌。最终的商业模式,必 然要走向内容免费,依靠广告营利。对内容经营者来说谁都不希望看 到那一天,然而十年来我们隐约感觉这件事情就要成真。
◎阅读的管道发生变化
以报业的萧条当作例子,报纸所生产的内容生命周期很短,昨天的新 闻到今天就没价值了,这种内容本身的付费价值就不高。而且所有的 报纸都上了网,那真的是叫做新闻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事情是不可 能收钱的。只是现在的报纸已经不可能不上网了,不上网更没人看。
出版业似乎是比较慢受到影响的行业。然而,相信现代人看书的机率 也大大的下降了。「买本书来看」这样的念头,相当大程度已经被「 上网搜一下」所取代。阅读人口的数量或许没有改变,但是阅读的管 道已经发生变化。
大英百科全书本身是个可怜的例子。15年前,当家用电脑开始配备了 光盘机以后,几张光盘所容纳的资料能取代整套百科全书。之后再加 上声光兼具的多媒体效果,允许用户反馈的互动功能,大英百科全 书的销售第一次遭到挑战。
互联网出现后,搜索引擎功能日趋强大。我们相信现在的孩子要查 资料都不是翻百科全书了,都是上搜索引擎。从Web 2.0 风潮以降, 集合众人之力编纂的维基百科,给了这个巨人最后一击重拳--真的 没必要买百科全书了--维基百科上的资料全面而且更新实时。
当然,从搜索引擎搜来的零星资料往往必须要花很大的力气自己拼凑 成完整的知识,与整理完整有叙事结构的书籍不能相比。以手指翻阅 纸张的舒适感,没有电脑屏幕阅读过久会产生的疲倦感,而且还能随 身携带,这些都是书籍的优点。只是,这些优点还能撑多久?
◎卖书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从亚马逊的Kindle一直到苹果的iPad都在告诉我们,上述的纸本书籍 优点都能被取代。电子书阅读器的火爆,到底是不是最终极的在为出 版行业敲下丧钟?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城确实是在贩售音乐,然而一 般人的iPod里面储存的大部分是免费音乐。
这些跟内容的版权保护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互联网让出版的门 槛降低,夸张的说,任何一个博客作者都在做网上出版。文字内容 供过于求,我们多看一些博客文章,看书的时间就减少。电子书价 格将会跌到一个程度,不是因为少砍了树,而是因为供过于求。
电子书,这个由亚马逊Kindle搅动一池春水,苹果iPad再掀狂潮的市 场肯定是红火的,他燃起出版商的希望更引起相关行业的重组。但是 在我们谈论电子书市场之前,这些大背景是需要被考虑的。内容,终 究会走向免费并依靠广告营利。
Google想把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的书籍扫描后免费放上网际网络上, 在旁边放广告,就是类似想法。出版商以及作者并不一定能接受这样 的事情,事实上,这种公版书籍养活非常多出版社,不少出版社每年 就把这些公版书籍重新包装再出版,低成本的赚钱。
Google此举当然遭惹众怒,即使是拿了没有版权问题的书放上网,因 为挡了人家财路,计画也一直无法顺利推行。然而,趋势终究是挡不 住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内容过剩的年代里,书籍的市场价格终将不断 的贬值直到免费,我们不知道卖书这个生意还能做多久。 (文: 【嘉丰资本】投资合夥人黄绍麟 | 数位之墙)
■ 历史上的今天 |
■ 漫谈电子书(一)卖书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 2010/04/11
■ 谈中国电子商务(二)即将出现的购物比价引擎 - 2009/04/19
■ 谈中国电子商务(一)08年是电子商务元年 - 2009/04/12
■ 中国3G迷雾(三)低端用户为王 - 2007/04/15
■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七)Web 2.0 经济体 - 2006/04/16
■ 第三代网络营销:搜索引擎营销(上) - 2005/04/17
■ 卖苹果的学问:科技营销的经典案例 - 2005/04/10
■ 网络搜索史,与竞价排名广告 - 2004/04/18
■ 3C卖场何以缺手断脚(二)无法再银货两讫 - 2004/04/11
■ 3G来了(五)可视电话的杀手应用是内容服务 - 2003/04/13
■ 家中的第二台电脑 - 2002/04/14
■ 明日报,资讯人,与104招聘网站 - 2001/04/15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Tags: Google, Web2.0, 宽带, 手机, 搜索引擎, 电子书
◎移动互联网行业十年如一日
手机上网从2000年的 WAP开始到现在经历10年发展,除了日本韩国现在依然领先全球外(让人怀疑是否因国情特殊以至于大家都用手机上网),其他国家基本没有太成功例子。而在手机上提供的应用最终形成了两大类型,一个是传统的手机增值服务,一个是免费 WAP网站。
手机增值服务提供者简称SP,是一个曾经因为法规极度不规范而形成暴利,但后期几度遭受电信运营商及政府政策打击,以至于现存业者生存备感吃力的行业。在手机上提供游戏,铃音下载等业务是其传统,后来发展出手机社区与游戏等之类的收费增值业务。
SP的既定思维是依附电信运营商而生存,挣钱。因此在其思维中并不存在类似互联网之类的免费服务概念,服务推出就是先想到如何计费收钱的。而在手机上另一帮人则依循著互联网的免费精神,发展出免费 WAP网站,依靠大量的访问量卖广告赚钱。
上述两种模式都有成其大者,SP有著上市公司,免费 WAP网站也有流量很大很赚钱的。两者虽然在经营思维上不同,然而所面对的手机用户却是惊人的相似:三低人群,低学历,低收入,低年龄。业界戏称手机上网主力人群是民工,因为他们连上网吧都嫌贵。
问一问你身旁的白领,有谁平日在上免费WAP 网站的?享受惯了电脑大屏幕所带来的上网快感,一下子回到手机上网的文字时代,一般人是没法接受的。受到软硬件技术以及带宽限制,手机上网的操作介面十年如一日没有太大的进步。
◎iPhone引发人群改变
然而,情况开始改变。手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消费者对介面越来越挑剔。从日本发展的情况来看,传统以WAP 2.0 为标准的手机网站,慢慢的开始向电脑互联网的HTML标准靠拢。由iPhone所带来革新的触控界面,加上3G的带宽升级,无线互联网正加速离开文字时代。
简单来说,以后消费者在手机上浏览的网站,将不会再是 WAP网站,而是以HTML为基础的,跟电脑上看到一样的网站。当然,网站介面的宽度可能会因为手机屏幕大小而必须调整,然而大体来说它的使用体验跟你使用电脑上网的经验会非常接近。
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从iPhone连上网际网络的流量要大于其他品牌手机的原因,唯有上网体验近似于电脑,白领才会真正的开始这个行为。iPhone在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的风潮中居功厥伟,你可以试著随便找一家星巴克,在尖峰时刻进去算算里面有多少只iPhone。
类似iPhone的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移动互联网进入到白领的生活。至少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人群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未来三年新增加的主力用户将不再是所谓的三低人群。新的应用会出现,例如以往面对三低人群因而无法实现的手机购物等,将获得发展机会。
既有的SP以及免费 WAP网站将依然持续存在,面向它既有的该有的人群。而这个新兴起的市场,将很大一部份是目前既有的网站经营者来进行瓜分。既然白领已经习惯在电脑上获得某些服务(例如免费邮箱),那么这些服务的提供者也会顺理成章的将服务延伸过来。
◎手机下载会是主流行为
然而,网站出现在智能手机上的型态将会有点不太一样。由于无线带宽在3G上仍然不够,加上无线带宽是无法保证的,会受到手机与基地站的距离,同时间有多少人共用一个基地台,甚至是天气或行车速度的影响。因此,下载,至少在未来三年内,会是手机上的主流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应用商城会受到欢迎的隐性原因。为了迎合无线的特性,即便手机能上网,用户依然偏好将一个个的应用程序下载到手机上使用。当以电脑为基础的互联网正朝云端运算方向前进,想把一切应用都运行在远端时,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却是把应用下载到本地。
原因正如前面所说,无线本身的特性是无法保证带宽的,而有线网际网络相对可以。因此,网站经营者要想开发iPhone版的网站,一个绝佳方式就是把整个网站(或部分功能)做成一个应用程序,让用户下载到手机。网站在移动互联网上,变成是以Widget的方式存在了。
由于无线宽带的升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牵涉到电信运营商的意愿,乃至于新规格手机的普及速度,因此在可见的未来三年内,下载会是手机上的主流应用方式。从此点观之,手机应用商城(App Store )就会成为所有应用的核心与起点。
苹果公司不知道是否早已想到这样的结果而一开始就锁定要推出应用商城。如果是的话,那他们洞见未来的能力可说十分惊人。现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商城数量至少有六家,电信运营商能否在一个逐渐开放且与传统互联网相仿的环境下,独占应用商城经营,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数位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