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数位之墙

归档 - 08月, 2009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五)电信运营商被边缘化

2009/08/30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手机 ADSL 3G 电信运营商 电子书 网络书店 Google 

◎iPhone与Kindle的共通点

 

Apple 的智能型手机iPhone以及Amazon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从硬件上来讲,两者没有太大关系,从应用面来讲,两者的应用也不尽相同。两者的使用族群或有重叠,但没人会认为两者在重叠的使用人口中是处于互相竞争与互相替代的地位。

 

Apple 的iPhone之所以成功,在于它重演了iPod的故事:首先推出一台在操作介面与功能上创新的终端,其次内建的软件可以与他的在线商店结合以购买音乐(在iPhone上则是到App Store 购买应用软件),购买音乐或软件时,是透过Apple 自己的金流结帐。

 

这个从硬件到软件到服务到金流一手包办的模式,从iPod开始一直上演到iPhone。上述四者的强硬困绑,对下游的终端用户造成了极强的黏性,对上游的业者则形成了强硬的谈判能力。iPhone的成功造成了 电信运营商的边缘化,因为上述四者,电信运营商丝毫插不上手。

 

以往,在手机上提供应用或者服务的业者,都被电信运营商掐住了咽喉:金流及信息流。手机用户不透过电信运营商的入口是无法或很难接触到这些服务,而服务提供者透过电信运营商收费也最便利。Apple 异军突起,最终改变了这个生态。

 

而Amazon的Kindle呢?所有的电子书内容要从Amazon网络书店下载到专属阅读器,下载过程是透过3G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每个月的3G月费Amazon自己吸收了。虽然电信运营商每个月能从这些读者身上赚取几十块钱美金的月费,然而,也就是仅能够赚取这点费用罢了。

 

◎电信运营商被边缘化

 

电信运营商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服务的提供者,靠流量赚取费用,不论是语音还是数据通信。从互联网世代以来,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发现自己必须要从「靠流量赚钱」转型成「靠服务赚钱」。电信运营商很难得的开始不断的谈什么是杀手应用,就是这种压力的驱策。

 

在上述iPhone或者Kindle的例子里,电信业赚取的都是流量费用而不是服务费用。简单来说,Amazon的网络书店不管卖出再多电子书,跟电信运营商都无关;Apple 的应用商城App Store 不管卖出再多手机软体,跟电信运营商一样无关。

 

此外,手机大厂Nokia 也开始了自己的网络服务计画。其中,诺基亚试图在手机上面建立付款机制,以后用手机付款可以不透过电信运营商的金流。更别提Nokia 以及Google都在仿效Apple 想推出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城。电信运营商持续的被边缘化,怎能不忧心?

 

以电脑为终端的互联网,发展十多年下来,让固话电信运营商变成了只能靠著对ADSL不断杀价竞争的基础服务供应商。互联网服务例如 Google或者网络游戏尽管很赚钱,却跟电信运营商没有太大关系。这让无线电信运营商感觉到警惕,更不希望类似的事情重演。

 

综观这些年的发展可以发现,透过专属操作系统外加专属终端的困绑是关键的一步,其中专属终端可以自己开发,例如Apple 与Nokia ,或开放标准然后授权制造商生产,例如Google。这件事情的竞争门槛拉到了非常高的层级,高到。。。其实电信运营商可以自己做?

 

◎电信运营商的优势:销售力

 

是的,都说了关键在于专属操作系统以及专属终端。这两样电信运营商都不见得有,但电信运营商一直都有个无敌的杀手:销售量。任何手机制造商想获得电信运营商在手机销售上的大力支持,很少有不乖乖听话的,特别是面对类似中国移动这种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与Google合作研发了基于Android 的手机操作系统OMS ,推出自有Ophone手机平台,并说服部分手机制造商加入这个阵营,顺势推出自有手机应用商城App Store 。先不论这个建立在TD-SCDMA系统上的手机可能还是有讯号覆盖不佳的问题外,其馀一切看来如此强大。

 

台湾的远传电信试图要推出自有规格的电子书阅读器,另一家电信业者中华电信则试图将所有的智能手机当成是电子书的阅读终端。同样的电子书市场,不同的业者有不同的进入战略。然而相同的是,没有人喜欢被在新兴的应用中被边缘化。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将是一场运营商以及其他各方的博弈,战场已不若以往,不是运营商可以独自主导,其馀参战者胜算也在逐步提高中。以Nokia 而论,当消费者指名要购买的时候,电信运营商的门市不会不卖。Apple 与Google也各有死忠的用户,以及在线服务的广大人口。

 

长期来看,电信运营商的垄断优势会质渐丧失,在各式新兴应用的领域中如果能奋起直追,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但其他的业者也逐渐强大,关键还在于谁能够提供用户从手机硬件到操作系统到应用商城到金流,以及能将上述四者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串接起来。 (文: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四)平板电脑卷土重来

■ 历史上的今天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五)电信运营商被边缘化 - 2009/08/30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一) - 2008/08/31

宽带,到底意味著什么(四)网络电视台之无线篇 - 2003/08/31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Tags: , , , , , ,

星期日, 08月 30th, 2009 无线通讯 1条评论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四)平板电脑卷土重来

2009/08/16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笔记本电脑 手机 3G 电子书

 

◎情况不一样了

 

笔者猜想,这篇文章可能在发布后没多久,谣传多时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大概就推出了。由于目前没人知道这部谣传中的平板电脑到底是什么样子(或者知道也不能说),甚至怀疑根本没这回事,因此这篇文章将避免去谈个别厂商的产品战略,以免凭空猜测。

 

平板电脑是公认已经被判了死刑的。笔者曾经在2003年11月30日写下「平板电脑何以失败」一文,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下,认为会需要带著电脑到处跑的人只有商务人士,一般人都是用台式电脑。而商务人士因为需要移动办公,所以不可以没有键盘。

 

当时强调可以手写输入的平板电脑,其手写输入功能显然是针对一般大众设计。然而,最终考虑购买平板电脑的却是嫌弃手写输入的商务人士,在价格与笔记本电脑相当的情况下,商务人士很自然的优先选择购买普通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卖得好的。

 

然而,时空背景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现在还问:是谁会带著笔记型电脑到处跑?我相信答案是模糊的,或者说,「商务人士」这个答案显然不会是必然的唯一的答案。经过了五六年的发展,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很多普罗大众的第一台电脑,而上网本则成为第二台电脑。

 

笔者已经看过太多次,假日时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头看见年轻人桌上摆了一台上网本,就著一杯咖啡在上网或者看影片。上网本是一个凭空被挖掘出来的用户族群,它的存在只证明了移动装置即将朝向多元与分众的市场发展。当我们在谈平板电脑时,要注意,情况不一样了。

 

◎移动装置走向小量而多元化

 

移动装置的多元性与分众性不会凭空发生。他导因于几个条件:1)成本与价格的降低,或者说性能价格比的提高。例如上网本很便宜,但拿来看电影却依然流畅,拿来上网也很够用。同样的价格在五年前是做不出一台这样的电脑的,而现在可以。

 

2)由应用带动,找到了新的使用族群。例如,上网本最大的应用诉求是上网,而3G无线环境的成熟是推动这件事情的一大助力。由应用的带动而产生出对于新终端的需求,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这件事情以前是困难的,因为无法以够低的成本做到,而现在是可能的。

 

就好像笔者在本系列前几篇文章提到的MID 一样,其实把MID 做成无线的视频多媒体终端是非常合适的,不要老把它当成电脑看。如果持续的将MID 当成电脑,始终想把他在智能型手机与上网本的缝隙里找定位,高不成低不就,那就是钻进死胡同里去了。

 

在此认知下,若要让屏幕比MID 更大的平板电脑来承载某种应用,谣传中苹果公司平板电脑想搭载电子书,真是个好主意。网上大量讨论认为平板电脑没有键盘会影响使用,现在,看书需要什么键盘?只需要上一页下一页。当然价格会是个关键,它不能卖得比上网本贵。

 

这种走特殊化应用道路的移动终端能卖多少台?既然是应用驱动,就意味著每种终端的销量是有限的。电脑制造商老想著批量销售的好光景,还没法适应多元化的移动终端,每个类别都只能卖出相对的小量。现在大家对上网本的销量感到失望,其实是之前的预期太高了。

 

多元化的移动终端,将不会再有能爆大量的情况。

 

◎上网本可成电子书阅读器

 

虽然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还不知道是不是会搭上电子书的应用,但实际上这几个月电子书的市场已经是非常火爆了。有了Amazon的Kindle 经验(算是成功?),传统的出版商,大型的连锁书店,甚至连电信业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几个月来新闻不断。

 

电子书一般而言需要消费者购买电子阅读器。而在购买的时候通常会有几个心理障碍:1)这么贵,可以买台上网本,或者买上一箱书了。 2)买了以后没有多少书可以看,而除了看书又不能拿来干嘛,实用性很有问题。3)习惯,老觉得要触摸到纸张才有实际的感觉。

 

以上除了第三点是几乎无解,以及电子书内容确实急需扩展之外,另外两个问题是有解的。那两点无非是指出,消费者想要有一台功能「不只是拿来看书」的机器。做法之一,是把现在的电子书价格再降,降到消费者认为「这个价格的机器做不了其他事情也很正常」。

 

另一个方法是,卖一台上网本(或者平板电脑)给消费者,告诉他这是台全功能的电脑,但经过特殊的软硬件与在线商店集成,拿来购买与阅读电子书特别合适。上网本(或者平板电脑)的价格是消费者能接受的,而电子书则成了增强附加价值的部分。

 

其实,平板电脑并不见得是最佳的电子书阅读装置,如果要承接上述观点,拥有键盘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能有一种上网本,打开后整台可以旋转九十度(就像打开一本书一样)来阅读电子书,相信会比较接近目前的阅读习惯,以及兼具上网本的全功能。 (文: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三)从桌面到Web 运算

■ 历史上的今天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四)平板电脑卷土重来 - 2009/08/16

中国的电信重组竞争态势(八)WAP 市场呈缓慢演变 - 2008/08/10

对台湾发放WiMax 许可证的杂感 - 2007/08/12

槟榔西施与网络麻豆 - 2006/08/13

带宽饥渴症是一种假性疾病? - 2005/08/14

PDA 腹背受敌(上)笔记本电脑的夹杀 - 2004/08/15

宽带,到底意味著什么(三)网络电视台之有线篇 - 2003/08/17

宽带,到底意味著什么(二)下一波媒体业的变革 - 2003/08/10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八)有线与无线的接轨 - 2002/08/18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七)使用族群的迷思 - 2002/08/11

互联网是爱,分享,与融合 - 2001/08/19

一个人头多少钱? - 2001/08/12

网络媒体的生意经(三)利基市场的哑铃模式 - 2000/08/13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Tags: , , ,

星期日, 08月 16th, 2009 移动装置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