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6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手机 社区 Google
◎必要的与必然的
1994年大学时期曾经与好友一番争执,他认为一个大一统的操作系统是必要的,因此认为微软的独大是必要的;从经济效益看,一个独大的操作系统可以降低第三方软件硬件厂商的开发成本,因为只需针对一个操作系统开发即可;所以,一个独大的操作系统也是必然的。
而我是个愤青,一边使用微软开发工具编程,一边想著哪天打倒他。当时Windows 才到 3.1版,其后就是靠著Windows 95, 98一路独占市场的过程,乃至经典的Windows XP,成熟到就算Windows Vista 已经推出,大家仍然死咬著XP的奶嘴不放。看来微软的敌人只剩他自己?
这带给我们另一个思考的角度:如果不是比尔盖茨,其实一定还是会出现另一个家伙大部分统一了桌上电脑的操作系统市场,这是商业世界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虽然不少人想朝比尔吐口水,但如果不是他,也只不过是换了另一个被吐口水的对象罢了。
反抗军一直都有,从初期的其他大型厂商逐一倒下或被微软收编,一直到开放原始码运动,有时会觉得这过程真像从正规军抵抗转向游击队地下组织。微软说不出真正的敌人是谁,就像美国政府从对抗苏联到变成对抗恐怖分子一样,敌人已经从具体的对象化身千万。
妙的是,软件硬件开发商一边在桌上电脑为著被统一的操作系统叫苦,一方面却在手机上为了应付版本众多的操作系统叫苦。当Google宣布要推出Android 时,市场上很大一部份回响居然是「别再搞一个作业系统了吧」。这种心态,不正是在期待一个大一统的手机操作系统?
让我们再想一下必要性与必然性。
◎以Web 运算为基础的操作系统
Google在成为新霸主后产生两个有趣现像。一是不少人认为他正变成另一个微软(反抗军首领现在经常受反托拉斯官员关注),另一个是 Google除了自己领头外,还若即若离的公开或私下支持游击队组织(开放原始码社区,哈哈),虽然游击队也很清醒的想刻意画清界线。
在商业世界里,「不做恶」这种事,大家就别太认真了。
然而,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似乎在逐日降低当中。如果,未来的大部分应用都是透过远端的服务器来完成,用户仅需透过浏览器操作,这样的环境里其实操作系统本身就不是用户关注的焦点。操作系统市场的新一轮竞争正在开始,但是战场似乎跟以前不同了。
观察一下,目前大部分人使用电脑无非上网以及简单的文书处理,可能还外加储存与打印相片,或者观赏DVD 听音乐等多媒体应用,商务人士可能还多上邮件与通讯簿管里。这些事情相较于五年前,已经相当程度被转移到互联网上。再往后看五年呢?
Google前些时候宣布打算推出Chrome OS 而且从上网本市场入手,或许是这样的想法。一个基于Web 应用而诞生的操作系统,与基于桌面应用的操作系统,两者在本质上应该有不同。以此观之,即使Linux 都让人感觉有点是「上一个世代」的产物。
然而,如果这是大势所趋,为何Linux 操作系统在上网本上一开始一鸣惊人到后来又全面溃败于Windows XP?大众消费者对于这件事显然还没准备好,而操作系统全面转向Web 化的时间,将会比想像的还久。微软能否在这段时间内顺利的完成转移,也考验著经营者的智能。
◎转移用户对介面的注意力
在操作系统Web 化的过程中,除了大环境更加丰富的Web 应用以及随时可连网的环境外(无线互联网在此扮演关键角色),还需克服使用者对介面的依赖及从众心里。很多人能举出Windows 不好用的一堆理由,但是其实这些人使用Windows 都已经超过10年。为什么戒不掉?
开放原始码阵营逐渐认知大众用户都不是电脑高手,不会自己安装 Linux 与上Patch ,也知道介面统一的重要性。然而,即使今天做出一个与介面与Windows 一样的Linux 出来,用户会否买单?这个可以笑称为山寨版Windows 的Linux 是否有市场?
一个共通的使用体验是大众市场不可或缺的,即便他是不好的体验,但他是共通的。一个普罗大众用户在使用Linux 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孤单的,周围没有人与他有共通体验。笔者先前在大陆买预装Linux 的第一代华硕Eee PC时,店家还问是否要改装成Windows 。
用户体验是一把两面刃。微软花了近10年的时间慢慢将他的移动作业系统打造到Windows Mobile 6.5版,就是想延续用户的电脑体验到手机上面。奈何用户在手机上的第一要务是打电话,而Windows Mobile始终就不是为了打电话而生的。
而Google在上网本上想要摆脱Windows 对于用户体验的困绑,说服消费者丢掉微软的奶嘴,则必须把精神花在打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体验上,将用户的注意力从桌面应用的体验转移到网上应用的体验,避开与微软的鬼魂较量,因为那种较量不是Google长处,时机也远没到。 (文:数位之墙)
■ 历史上的今天 |
■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三)从桌面到Web 运算 - 2009/07/26
■ 中国的电信重组竞争态势(七)3G增值服务订价方法 - 2008/07/27
■ 中国的电信重组竞争态势(六)深谈台湾3G话费战争 - 2008/07/20
■ 当idea变成事业(下)成本收入怎么估? - 2007/07/22
■ 网络广告新一章(二)从曝光到成交 - 2006/07/23
■ 终极的移动装置(五)共通的操作经验 - 2005/07/24
■ 漫谈数字音乐(七)渠道冲突的挣扎 - 2004/07/25
■ ICQ :一个科技营销上的叹息 - 2003/07/27
■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五)无线版权管理 - 2002/07/28
■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四)成功关键在于规模经济 - 2002/07/21
■ 数字电视是无线电视台的新契机? - 2001/07/29
■ 泡沫所创造的价值 - 2001/07/22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2009/07/19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手机 移动上网 WAP Yahoo!
◎网站版面宽度不断长大
现在的人大概很少有机会能看到2000年时候的网站。当然,很多网站从2000年以前就存在,但是现在能看到的却已经不复他们当年的面貌。而这些老网站的面貌最大改变在哪里?答案是网站的版面宽度。而网站的版面宽度之所以会放宽,主因是大尺寸高分辨率的屏幕普及。
笔者电脑里仍保留了十多个自己设计的网站,它们大部分在2000年以前完成。在设计当时是假设大部分网民的电脑都是14寸屏幕,分辨率以640X480 与256 色为主流。现在如果看到这些网站,你会觉得它们怎么会如此「袖珍」与「粗糙」,因为你的电脑已经是19寸屏幕了。
美术设计人员相信更能体会笔者的感受。笔者自己的网站数位之墙从 1999年至今,网站的版面宽度从600 像素一路放宽到800 像素,改了很多次,现在更可能朝1000像素的宽度修改。而其实主流的网站例如 Yahoo!或者Facebook,早就已经是1000像素的宽度了。
然而,笔者电脑里宽度只有600 像素的「袖珍」老网站,即使放在现在的iPhone上展示起来仍然嫌大。这才是根本问题:网站的版面宽度是由桌上电脑的屏幕宽度决定。十年来电脑的主流屏幕宽度从14寸发展到19寸,继续朝20寸以上发展,而手机的屏幕却始终这么丁点大。
◎小屏幕装不下一般网站
使用手机来浏览一般网站(而非WAP 网站)有什么问题?无可避免的小屏幕装不1000像素宽度的网站,用户在浏览时必须要左右来回的滚动屏幕才能饱览全貌。让移动上网与在家里上网有著相同体验,一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共同期望,但几乎快变成了毫无进展的口号。
近10年来,众多业者有著许多尝试,例如,开发能够把一般网站「缩小」成手机可阅读大小的技术。笔者曾在SONY的一款移动终端上看过类似设计,字体缩到很小但仍然很清晰,一个屏幕可以塞下一个普通网站。然而,这款终端并非手机,屏幕也还是比一般手机大。
iPhone在用户介面上的革新令人惊艳,它让手机上网用户最头痛的「左右滚动屏幕」行为,变成用户以手指头在屏幕上左拉右撇及放大缩小版面的触摸游戏。然而,网站版面宽度仍急速成长中,而手机屏幕大小几乎没变。迟早有一天这种游戏要变成疲累不堪的工作。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大小约略能放在口袋里的移动终端,其屏幕永远无法满足对于一般网站的浏览。而,所谓的「一般网站」,在10年前是指版面宽度为600 像素的网站,在今天却是指1000像素宽度的网站。随著宽屏幕电脑的急速普及,这个定义相信还会再继续改变。
◎手机上网与电脑上网是两个市场
2000年笔者第一次接触到黑白画面的WAP 移动上网时,就期待这种过于简化的手机WAP 网站最好早点死光。然而它不但没死,还从WML 语言逐渐发展到XHTML 。对一个HTML网站的经营者来说,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另外开发一个WAP 网站,给自己网站用户使用手机来上。
如果手机能够直接浏览原先网站,又何必再开发一个专给手机使用的 WAP 网站出来?即便是智能手机已经普遍有较大的屏幕,相信这种一般网站与手机网站分别开发的情况将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而且看来没有解决方案)。唯有在这种情况下,手机上网才能获得较佳体验。
看透这点,我们会发现,智能手机的移动上网市场,与上网本的行动上网市场,两者截然不同。而屏幕大小只有5 到7 寸的MID ,显然不是设计来浏览WAP 网站的,而是用来浏览「一般网站」的。尴尬的是,这么小的屏幕在面对1000像素宽度的网站时,有多吃力就不说了。
笔者拥有一台华硕推出的第一代屏幕较小的Eee PC,在使用上总觉得浏览网站时必须要左右滚动屏幕真麻烦。果然,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动厂商进步,上网本的屏幕越做越大。科技不论怎么变化都变化不出人的习惯,这件事情在移动终端上看得特别明显。
◎MID 无法满足移动上网需求
如果MID 的推动者从此以为上网本往大屏幕发展,原先的小屏幕市场就出现了市场空缺,应该进行抢占,那可就大有问题了。留下来的市场空缺当然可以被视为是新的机会,但也很有可能那个空缺是不存在大众消费者需求的。(小众消费者需求则是永远都存在)
许多人以为,智能手机及上网本正在互相侵蚀对方的市场,许多分析也指出众多硬件制造商在这件事上面的战略布局。但每当笔者在面对手机屏幕时,总觉得那些分析距离事实很遥远。回归根本,能放进口袋的移动终端,其屏幕容纳不下版面快速长大的互联网内容。
而WAP 网站与一般网站,在版面宽度上面并不存在中间地带。若要让 MID 有最舒适的浏览体验,最佳网站版面宽度我猜应该是600 像素以下,搭配前述版面缩小技术。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在做这样版面宽度的网站了,更不会有人为了MID 而独立开发这种尺寸的网站内容。
如果有大量的为MID 量身订做的网站,MID 应该能很快畅销吧?然而残酷的是,内容提供者永远都想著等装置普及了我再来帮你做内容。 MID 必须先找出一个除了上网以外的杀手级应用让装置先普及,之后才可能成为移动上网终端。由此观之,SONY的PSP 还比MID 更有机会。 (文:数位之墙)
■ 历史上的今天 |
■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二)来不及长大的屏幕 - 2009/07/19
■ MID ,上网本,智能手机(一)抢口袋还是抢包包 - 2009/07/12
■ 中国的电信重组竞争态势(五)浅谈3G话费订价方法 - 2008/07/13
■ 当idea变成事业(上)用户数量怎么估? - 2007/07/15
■ 网络广告新一章(一)从媒体到渠道 - 2006/07/16
■ 终极的移动装置(四)随时随地收发Email - 2005/07/10
■ 漫谈数字音乐(六)究竟在保护谁 - 2004/07/18
■ 漫谈数字音乐(五)差点就零圆的计划 - 2004/07/11
■ 封闭的移动上网市场(三)成功关键在于移动运营商主导 - 2002/07/14
■ 终极的互联网(七)内容传输成本与收费方案 - 2001/07/15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
|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