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数位之墙

归档 - 09月, 2008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五)

2008/09/28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社区 门户网站 网络媒体 Google Web 2.0

 

◎到大陆参加了DEMO CHINA,感觉很新鲜。

 

这次台湾团队来大陆参加DEMO CHINA大赛,与大陆本地各行业初创企业同台争取台下风投青睐,看得出事前花了相当多时间准备。尽可能使用本地化用语,事先探听大陆DEMO与美国DEMO有何不同,都说明大家很在乎这次表现。而最终也获得奖项,说明努力没有白费。

 

然而,比赛过程却带给我们更多的沉思。例如,大家在进行评审问答环节时并没有把握得太好。大陆风投对互联网行业经验丰富,因此容易抓出大家准备不足的地方。然而这不是特意刁难,他们对来自台湾的团队相当客气,想必大家也看到大陆本地团队被评审修理得更惨。

 

其实,他们问的问题相当基本。例如,一个风投问到,你们的模式最后究竟是想做成网络媒体,网络社区,还是做成以在线活动来导引并辅助线下活动的举办?评审似乎对回答不太满意,可能是因为大家比较紧张,也或许,大家对于这些基本的问题还没有想清楚。

 

为何这么问?因为如果经营模式是网络媒体,他们的脑海马上会浮现相关经验来评估经营成本,竞争对手,未来机会。如果是网络社区模式也一样。他们身经百战,对每种模式聊若指掌。创业者要想得比他们更清楚,才有机会从他们口袋里拿到投资,而不是只有得奖。

 

◎评审在问答时间的问题挺难的!

 

或许你会说,互联网的服务很多时候一开始甚么模式是说不清楚的。其实没有关系,就算你在台上回答的答案是错的,都能被接受。因为其实评审们也不知道正确答案是甚么(Who Knows!),他们只是想知道你想过了没?你你思考过后的答案扎实吗?经得起检验吗?

 

当评审问到营利模式而台湾的创业者无法回答时,评审转而问到经营成本。这是因为他们发现有些台湾创业团队主要提供视频分享服务,所以开始担心带宽成本问题。而创业者回答带宽成本占总成本 50%的时候,他们转而问是否有独特的技术来降低这个成本。

 

因为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五家以上的视频分享网站,这些网站的经验让他们太清楚 50%的水平到底是高还是低。台湾创业家做的网站是从创意出发,而创意本身并非竞争门槛。如果拥有独家技术能降低带宽成本因此能活得比对手久,那才是经营关键。所以,不要小看这些问题。

 

台湾创业团队提到,可以让用户把视频档案放到美国YouTube 后再内嵌上自己网站,成本丢给YouTube 。然而这种做法在大陆行不通,因为大陆联机美国速度很慢,网民不爱用国外网站。还有,YouTube 不知何时会被封锁,因为台湾很热门的Flickr,在大陆就是被封锁的。








》高阶工作机会《 - 年薪100万台币及15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作
化工厂主管(厂长) 高阶经营分析主管 土木工程副总经理 品保副总 产品制造(协理级以上)(华南) 品保主管 制造专案经理 机电设计规划课长 更多




◎这些情况我并不知道。了解这些事情,太强人所难了吧!

 

这问题大了。我不是指利用YouTube 节省带宽的问题,我是指,「对本地市场不了解」的问题大了。想像一下,风投问到:每取得一个注册用户要花多少钱?台湾团队只能回答出在台湾的经验而对大陆的平均成本一无所知。台湾创业家想来大陆发展,风投能放心给你钱吗?

 

后来评审问到,在大陆市场的目标族群是甚么?性别,年龄,族群?这个问题回答得也不尽人意。我有点明白台湾创业团队缺乏甚么:实际上是缺乏一个进入大陆市场的推广计画。创意人人都有,谁能把网站推出去谁才是赢家,评审们非常了解这点。

 

有的台湾创业家说,对本地市场不太熟悉很正常,所以希望找本地业者合作。这句话是有实力的人才有资格说的,例如很有钱,会员数很多,或者技术力很强,光是创意很强没有用。由于讲不出到底要怎么进中国市场,目标,手段都不清楚,台下评审的疑惑也就可想而知了。

 

协助大家站上这个大赛的单位显然挺辛苦的,然而其实他们还能帮大家做更多。除了帮大家找来满桌大陆风投陪吃饭,还应该要在上台前帮大家安排花一个月时间跑一下大陆几家网络公司,跟本地业者谈谈了解市场,能让大家准备得更充分,这样或许能让比赛的表现更扎实。

 

◎那大陆的互联网市场究竟是甚么样子呢?

 

嗯。。。这次DEMO CHINA大赛让我有点担心台湾互联网行业。简单说,我评估台湾Web 2.0 发展稍微落后大陆两年。大陆的 SNS(社交网络服务)竞争激烈,发展三年竞争者各拥山头,已经进入了演化的最终阶段:开放平台,而台湾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社交网络出现。

 

上个月有位大陆创业家拜访我,展示开发一年的作品。这个网站居然跟台湾的地图日记有点像,而他们从不知道台湾有个地图日记。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关键是推广!然而,大家即将面临的恐怕已经不是只有推广问题,连大陆后起的Web 2.0 都面临同样问题:

 

「小型Web 2.0 网站即将被大型社交网络收编到开放平台」

 

例如,51.com拥有3500万月独立用户,他的开放平台系统与Google的 OpenSocial兼容。因此,只要有个应用开发商做出一个能显示Google 地图并与51.com日记功能结合的应用(Widget),这个应用在51.com 里推起来,用户数瞬间就能超越地图日记或前面提到的大陆地图网站。

 

全世界小型Web 2.0 网站即将进入被大型 SNS开放平台收编的阶段。例如:几乎每个 SNS都有Twitter 功能,那Twitter 独立生存的空间就受到挤压。然而,台湾的Web 2.0 却还没进入这个阶段,是因为连一个像样的 SNS都没有。台湾的Web 2.0 经验要比大陆更迟缓一些。

 

◎总之,进入大陆还需要注意甚么?

 

这几天跟你们吃饭的大陆本地朋友,很多跟我很熟。问他们对台湾创业者感觉,他们认为大家做的东西挺有意思,但是能否在大陆做,「很玄」。在大陆做网站更重视运营能力,而运营能力很大一部分在推广。「创意」不值钱,而其实你们的创意已经曝了光。

 

最后,给大家一些建议:1)如果执意要进大陆市场独立发展,多听多看多跑,准备一份详尽的大陆市场计画才能顺利拿到钱,而不是只有创意;2)要加入大陆Web 2.0 市场,利用Widget接入大陆 SNS开放平台的方式可以考虑。这种作法甚至不用来设公司,不用花大钱。

 

上述第二点,即使是大陆的小型Web 2.0 公司都在慎重考虑。因为现阶段独立发展很难取得大量用户,依附 SNS可快速发展。由于台湾社交网络与开放平台都不成熟,因此可能大家没想过把自己的服务做成 Widget的方式来求取发展。同样的,进入美国市场或许也可以用这招。

 

3)台湾的Web 2.0 是否本身就推广能力不足?如果把艰困全部都推给「雅虎奇摩一家独大所以很难做」,那大家要想清楚大陆的门户网站 每个都有雅虎奇摩好几倍大,而且还有好多个。如果在台湾解决不了推广问题,不要期待来到大陆能解决。

 

◎后记

 

我以为台湾的社交网络市场还有空隙,不一定要来大陆。大陆的 SNS 市场除了开放平台以外,已经走入以Web Game为营利模式的方向,甚至出现以Web Game带动用户成长的 SNS网站,这些历程都比台湾先进很多。藉鉴大陆Web 2.0 发展历程,甚至有助于大家做台湾市场。

 

一些朋友反应说这系列文章写得很实在,我只期望写出来别得罪人。但是被我得罪,总比日后被残酷的大陆市场践踏要好。如果花上一个月跟本地业者聊,就会明白即将要跟多少高手过招。外出打天下真的不容易,但是台湾人的海洋性格就是要走出去。最后,祝福你们! (文: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四)





■ 历史上的今天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五)- 2008/09/28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四)- 2008/09/21


Web 2.0 革命(五)搜索 3.0版- 2006/09/24


P2P 的罪与罚(一)权力的解放- 2005/09/25


数字内容经营三要件(三)克服「拥有的感觉」- 2004/09/26


公司网站真棘手(上)绩效在哪里?- 2003/09/28


灿坤与宜家的狂想- 2003/09/21


五年级来自金星,六年级来自火星- 2002/09/29


远距教学市场的两个利基- 2002/09/22


数字式「谷贱伤农」- 2001/09/23


网络股下跌后的人才流动现象- 2000/09/24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业馀从事谘询工作,目前担任 上海51.com董事长助理及新闻发言人,兼管营销及数据分析。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星期日, 09月 28th, 2008 数字管理 没有评论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四)

2008/09/21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电子商务 Web 2.0









》高阶工作机会《 - 年薪100万台币及15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作
自动化工程高阶主管 销售经理 集团资材总监/高阶主管 海外投资管理主管 车用电子行业研发主管 生产部协理/经理 品保主管 CA Plant1 Head 更多



 

◎相对于大陆,台湾人的优势在于比较有创意,对吗?

 

(笑)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你来大陆创办互联网公司就是要尽量用优秀的本地人才,具有可快速进入市场的好处。而创意,说老实话东方人的创意普遍都不如西方人,这也是为何不论台湾大陆全部都老往美国看的原因。

 

由于创新稀少加上网际网络行业的低进入门槛(但是成就门槛高),创新想法被大量快速抄袭乃是不可避免。简言之,创意不值钱,能执行创意最终把市场做大才是关键。大陆的社交网络及视频分享网站几年前模仿MySpace 及YouTube 者众,市场竞争几年下来没剩几家。

 

不断优化网站的用户体验,接下去针对目标用户进行有效的低成本推广,收集用户的反馈再用以修改网站,再推广。。。听起来是理所当然的经营循环,三年执行下来就决定成败。至于那个创意当年是谁提出来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个过程中,网站推广的创意有时候重要性会超过网站本身的创意。同样做视频网站,最后胜出者是能以最快及最低成本的创意推广方法取得用户者。这一点牵涉到在本地的营运经验,对于你即将来大陆设立的公司而言,意味著能否寻找到优秀的网站运营总监。

 

◎在大陆做网站跟台湾有甚么不同吗?

 

一个台湾雅虎高阶主管去年来大陆工作,感觉本地人的思维模式十分不同。他说:台湾是美式思维模式,Ready ,Aim ,Shoot (准备,瞄准,射击)。而大陆则不然,是Ready ,Shoot ,Aim 。管他的,准备好了就先打再说,因为抢先射击可以取得抢先修正的机会。

 

某方面来说,大陆的创新能力可能比台湾稍高一些,因为他们很敢。我在大陆工作两年,管理团队经常会冒出让我拍案叫绝的想法。因为我太乖,我从没想过可以出这种怪招。。。来这里设公司,你一定要敢想。台湾教育体系养出来的是绵羊,来到这里,你必须要变成狼。

 

除了思维模式不同以外,台湾的岛屿型生活环境让你对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是没概念的。从台北到桃园要一个小时,已经是两个不同城市。而同样一个小时车子还开不出上海市。因此只要一想到网站要做「全国推广」就让人头疼,那是甚么概念呀?应该要从哪里推起呀?

 

一般台商会选择落脚的地方不外乎上海北京。上海的消费品与金融产业发达,网络游戏厂商也都集中在此。北京是媒体行业重镇,大型网际网络公司都在中关村一带,行业链完整,聘用人才与建立行业关系容易,当然自己人被挖角的可能性也高,主要是看你能不能留住人。

 

◎除了选择公司地点之外还需要注意甚么吗?

 

对了,电子商务网站慢慢有向杭州一带靠拢的现象。因为,电子商务的特性比较接近传统行业,加上行业龙头阿里巴巴就在杭州,因此慢慢形成了一个行业聚落。此外,由于腾讯总公司在深圳,也让当地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另一个重心。

 

还有,厦门由于之前两岸协商,存在著一些对台商的优惠政策也可以考虑。但在厦门要找优秀的工程师与产品经理,选择性比不上北京上海。当然,这并不表示你一定要到这些地方设公司,很多最后还是选择了北京上海。要落脚在何处,关键是看哪里能找到好人才。

 

很多台商最后选择北京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便于跟政府机关打交道。你可能很难想像,做生意必须跟政府维持这么紧密的关系,紧密到很多公司设立专门处理政府关系的部门。道理很简单,「媒体」是本地政府需要完全掌握的,而互联网是媒体,此点毫无疑问。

 

此点对台湾人来说形成较大挑战。首先,我们对大陆政府及政党组织一无所知,入手较难。你可能会说,找个高手来负责就好。但是跟政府的关系掌握在别人手里,你安心吗?政府关系这一块,不论本地企业还是台资企业的负责人,都必须亲力亲为,无法假手他人。

 

◎但是。。。政府关系要怎么做?

 

配合,配合,再配合。不要违反国家政策,配合宣传主旋律,积极投入足够人力在保证网站上不出现不恰当的内容。对于Web 2.0 网站来说,内容都是网友贡献而来,各色内容管理起来更加吃力。但你一定要做好,因为不做的后果是无法承担的。

 

是,我知道。你在台湾做网站不需要做这些事。但是到这里来做生意就必须尊重这里的习惯。同样的,别以为到美国做网站就没有麻烦,美国政府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要求可能远超过其他国家;日本政府可能也有其特殊要求,这些要求可能都跟你在台湾经营网站的习惯不同。

 

不要把大陆当作特殊的地方。如果进入全球任何市场都一样困难,其实你可以做其他选择。只是你既然要来,该拿的牌照要拿,该符合规定的要符合。主管单位谁是要弄清楚,主动建立沟通管道不要等有事了才去麻烦人家。。。这些都是该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对内容管多了不免会伤害用户体验影响发展,如何在两者间平衡?幸好本地人对内容管理经验丰富,哪些该管,怎么管,IT技术能怎么帮助管理,人力成本等。由于政治环境差异,这些事你短时间是弄不懂的。如果你还是决定进入大陆市场,请容我问你第四个关键问题:

 

准备好配合本地政府与之建立合作了没? (文: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三)





■ 历史上的今天


写给我亲爱的台湾互联网同业们(四)- 2008/09/21


Web 2.0 革命(五)搜索 3.0版- 2006/09/24


P2P 的罪与罚(一)权力的解放- 2005/09/25


数字内容经营三要件(三)克服「拥有的感觉」- 2004/09/26


公司网站真棘手(上)绩效在哪里?- 2003/09/28


灿坤与宜家的狂想- 2003/09/21


五年级来自金星,六年级来自火星- 2002/09/29


远距教学市场的两个利基- 2002/09/22


数字式「谷贱伤农」- 2001/09/23


网络股下跌后的人才流动现象- 2000/09/24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业馀从事谘询工作,目前担任 上海51.com董事长助理及新闻发言人,兼管营销及数据分析。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星期一, 09月 22nd, 2008 渠道经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