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数位之墙

归档 - 01月, 2008

Web 2.0 ,终章(三)最终融合于 Web 1.0

2008/01/06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社区 MSN Yahoo! Web 2.0


Web 2.0 就是直销

 

在传统商务世界里,创业者要创新或生产好产品或许不难,但是要寻找渠道让商品到达终端用户却困难得多。或许寻找渠道也不难,但可能因此付出高昂代价。拥有渠道的资本家,并不是容易被扳倒的对象。

 

10年前互联网兴起,第一次打破这个现象。对创业者来说,商品就是网站,提供的服务可直达终端用户,不再经过其他渠道。过去资本密集的报业所拥有的渠道优势被瓦解,成就了 1.0的网络世界。

 

这种新渠道除了冲击传统媒体也冲击传统商务,当然更冲击传统的通信方式。总结来说,过去 1.0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小本创业的人,可看成是创业家们找到了低成本的营销渠道,避开了传统资本家的封锁。

 

然而,Yahoo!之类的创业者,10年后却成了新资本家,他们掌握渠道让新兴互联网创业者难以出头。创业家必须花钱到传统渠道(也就是 1.0网站)买所费不赀的广告,否则自己的网站就一个访客都没有。

 

在传统商务世界里,许多年前有人发明一种新的渠道,透过人际网络可以避开传统渠道的困局而达到销售目的,称为直销。而当互联网上已经有这么多巨头存在的时候,要怎么样避开而进行低成本推广?

 

答案就是人际网络。Web 2.0 创业家精巧的利用人际网络达成「以人带人」的低成本营销。如果不是这玩意儿,这些新网站的用户数和流量都不会起来的。我们应当对透过人际网络的推广手段予以高度肯定。

 

◎回归基本才能做大

 

很多人买过直销商品,却觉得从这管道买东西很不牢靠。参与直销体系的人流动率高,本身就不是稳定的销售体系,Web 2.0 靠关系链吸收新用户也一样。况且,推广方式再厉害也解决不了产品的本质问题。

 

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提到,Web 2.0 网站的用户流失率极高,这是第一个问题;用户流失后不是流向竞争对手,而是不再玩同类型的网站,这是第二个问题。

 

对经营者来说,这延伸出两个思考:首先,别人流失的用户也不会是你的用户,结论是必须抢夺用户的第一次。想想还有哪些用户没被染指过的,产品就往哪里做。

 

其次,用户终归要流失,因此最重要的是抢夺活跃用户。只有活跃用户可能会在同类型的Web 2.0 网站之间到处迁移,也会尝试新的网站。牢牢抓住这群用户,网站经营至少就先立于不败之地。

 

掌握某一个层面的活跃用户,网站大概就可以开始谈营利,也能小而美活得过去,以往成功的社区网站莫不如此。但是对于那些怀抱大企图想把用户群体扩增到没那么活跃的用户去,又该怎么办?

 

摆脱掉太过强烈的社区气息吧!摆脱掉太过强烈的文化氛围吧!越是接近人们基本需求的东西,越是不带有上述的气息。这样的东西有三个,存储(Storage ),工具(Tools ),以及内容(Content )。

 

简单来说,就是 1.0时代的产物。

 

◎下一步:存储,工具,与内容

 

Facebook创办人Mark Z****erbery 说,Facebook不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是一个社交工具。由于其开放 API的关系,外界对于这句话的解读是朝向「Facebook变成一个操作系统或平台的可能性」上去讨论。

 

这句话之所以经典,正在于他精要的点出一个道理:只有做「平台」才能大。笔者的解读是,只有工具才能够维持一个人的使用习惯,而且最重要的是,平台与工具本身都是跟文化无关的东西,人人能用。

 

你用Gmail 写信用MSN 发讯息,这些工具跟文化的关系并不大(至少不像社区网站那样强烈)。过去做惯了炒热社区气氛以巩固活跃用户的经营者,现在要开始来想想有哪些工具是比较冷的,人人都能用的。

 

也正因此,与社交高度相关的工具,实时通讯软件IM,看似在过去10 年已经定型的市场,台面下却翻滚著一股暗潮。拥有几亿用户的 SNS 社交网络服务经营者,推出来的新IM工具有可能扰动一池春水。

 

此外,人人都有不想社交的时候。 SNS网站可不可以只要简单的让我存放自己的照片,文件,收藏的网址就好,我的个人首页最好都没人知道,也不要老拿别人最近的活动来烦我?

 

存储(Storage )就是这种最底层的需求。相较于活跃用户一天到晚四处Social,更多人是只需要这样子的服务就好。当用户玩腻了社交,还有什么会让他还常来?或许就是放放照片而已。

 

活跃用户来,是因为关系在这里;其他用户来,是因为家当在这里。

 

◎Web 2.0 进化即将完成

 

第三样东西是内容,这个部分比较容易理解,也很多Web 2.0 网站在做。对于Social不那么热衷的人,弄一些内容给他看看。当然,使用标签等功能进行内容的聚合是常见的方法。

 

谈到这里,会发现Web 2.0 走到头来,还是没离开笔者多年以前说过的,互联网的四根柱子:内容(Content ),社区(Community ),通讯(Communication ),商务(Commerce)。

 

只是 1.0时代我们从内容起步开始经营网站,逐步让网站具有社区,通讯及商务功能。Web 2.0 时代,我们从社区开始起步,逐渐往内容以及通讯工具走,最后必然也走进商务。

 

我们终于看清Web 2.0 的时代意义,他是全球网站的大进化。所造成的结果并非新的取代旧的,而是新的逐渐混入旧的,而旧的逐渐融入新的。

 

因为不管是几点零,都是人在用。而人,使用习惯没有改变。 (文: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Web 2.0 ,终章(二)有文化的网站做不大





■ 历史上的今天


第四代网络营销(下)实时通讯营销 - 2007/01/07


跌破专家眼镜的百万首页 - 2006/01/08


食色性也 - 2005/01/09


我想收到你的手写贺年卡 - 2004/01/04


游戏人生(五)骗子,杀人犯,与传教士 - 2003/01/05


关键的百分之十六(五)掌上装置的转型 - 2002/01/06


什么是ASP? - 2001/01/07


公元两千年,我在网络上 - 2000/01/08


网络,是所有行业网络化的过程 - 2000/01/02


门户网站是渠道还是媒体 - 1999/01/05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业馀从事谘询工作,目前担任上海51.com董事长助理。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星期一, 01月 7th, 2008 数字管理 没有评论

Web 2.0 ,终章(二)有文化的网站做不大

2007/12/30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社区 门户网站 交友 Google Web 2.0









》高阶工作机会《 - 年薪100万台币及15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作
法务谘询 融资收购(高级管理级别) 全国渠道营销经理 Sales & Marketing VP Finance Controller HR Director 更多工作



 

◎社会阶层决定网站用户数

 

Web 2.0 发展至今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加入,然而时局已经不再大好,很多网站走入关门边缘,在求发展与求获利中挣扎。想要再融资是不太可能,因为亚洲地区的创投界已经不像以前这么看好这个领域。

 

市场局面大势底定。在中国大陆,用户达到数千万级别的,可期望藉第三轮融资发展,但面对大型 1.0网站也进入市场的挑战;用户数仅数百万级别的,用户数也不会再快速增加,必须自己想办法营利。

 

在台湾,由于有雅虎台湾这个市场独大的门户网站,再加上原本就狭小的市场,小型Web 2.0 网站积弱不振,距离营利之路很远。但与此同时却有一些老牌社区网站存活很好,获利颇佳。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市场局面?笔者以前说过,Web 2.0 的发展基础是社会学,因此一个Web 2.0 网站的用户数多寡,完全看它占领了那个社会阶层(或者文化阶层)而定,那个阶层直接决定了用户数的上限。

 

因为Web 2.0 网站几乎是靠著人拉人发展起来。每个用户会拉动的人都是他生活上熟悉的圈子,不管陌生人或熟人。当同一种阶层的人在这个网站越积越多的时候,其他阶层的人也越难以加入到这里。

 

等到网站有第一批用户,为了牢牢抓住他们,及利用他们带更多用户进来,必须更加揣摩他们的心思甚或社交习惯。结果更深化了这样的发展,更加走向某一种文化氛围或者社会阶层,再也无法回头。

 

◎经营团队本身的社会阶层决定用户多寡

 

要观察一个Web 2.0 网站发展,看它第一批用户是甚么人就知道了。 Google的 SNS网站Orkut 一开始无心插柳在巴西大受欢迎,其他国家用户从此很难加入。我们身旁几乎没人用Orkut ,尽管我们用Google。

 

韩国最大社区网站Cyworld 先前进军美国,当然想吸引欧系美国人来用,没想到却吸引到一堆亚裔小男生小女生。为什么?因为网站功能设计甚至文化氛围始终比较接近亚洲人户习惯。

 

交友网站Friendster自从积累大量菲律宾用户后,其他国家的人也很难融入那个圈子。这就是文化界线。纵然跨国Web 2.0 网站能吸引到全世界用户,仔细观察这些人,会发现都是性质靠近的一群。

 

反观国内,51.com的用户一开始从二线城市网吧发展起来,现在很难拓展用户群到一线城市的白领。反之其它Web 2.0 网站也打不进二线城市市场。文化的氛围以及实体世界的社会阶层,就是这么影响著。

 

占有「上层社会」(指白领)的Web 2.0 网站,用户数发展注定受限。特别在中国大陆,白领是占总人口比例极少的一群,大部分生活在沿海。以这个群体为目标的Web 2.0 网站用户数很难上到千万。

 

至于台湾的共享书签网站黑米与推推王,使用族群的文化氛围便明显不同。前者要更加精英一些,后者要更加普罗大众一些。然而两者都不脱白领的社会阶层,因此不如老牌的草根社区高流量或赚钱。

 

再往前一点看,要观察一个Web 2.0 网站发展,看它的创业团队是属于甚么样的社会阶层就知道了。因为这群人会把自己的思维放进到社群的经营上,而这些思维绝对受到这些人本身所处社会阶层的制约。

 

◎有文化的东西做不大

 

有的Web 2.0 网站或者社区网站并不是占领某一种社会阶层,而是占领某种文化团体或者兴趣团体,例如以动漫为主题,以运动为主题,以文学为主题,以书评为主题,或者以美食为主题的社区。

 

这些社区一定都受到社会群体的大小制约。例如,喜欢动漫的人在中国大陆市场有多少?喜欢美食的人在台湾市场有多少?在中国大陆这样的市场可能让网站经营者足以养活自己,在台湾可能就很艰难。

 

Web 2.0 网站或者社区网站为什么做不大?除了社会阶层的制约外,也因为「有文化的东西本来就做不大」。只要一个社区网站你能清楚说出它是属于一种甚么样的文化氛围,他就是做不大的。

 

难道「没文化」就能做大?要弄清楚这里的「没文化」不是指低俗文化,而是指「讲不出来是什么文化」。只要能讲出这个网站属于哪种文化,就一定有人讨厌这种文化。无法讨好所有人的结果就是做不大。

 

然而这太强人所难了!社区正因其文化氛围吸引兴趣相投的人靠近并留下,怎么可能没有文化?然而也正是如此,不喜欢这种氛围的人也都不来。很多老牌社区网站多少年过去了,也就那个样子没有大发展。

 

令人意外的是,解决之道居然在于Web 1.0 。 (文: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Web 2.0 ,终章(一)本质的问题没解决





■ 历史上的今天


关键的百分之十六(四)网络购物行为与电子商务 - 2001/12/30


宽带,新的网络冲击 - 2000/12/31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台湾大哥大营销副理,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业馀从事谘询工作,目前担任上海51.com董事长助理。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星期二, 01月 1st, 2008 数字管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