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7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搜索引擎 门户网站 Google Yahoo!
◎搜索引擎在经营上的致命伤十年前当搜索引擎首度出现在世人眼前时,首页只有类似电话黄页目录一样的分类,每个大类底下有小类,搜索引擎经营者派人每天上网搜集网站并且分类,而用户依靠点选层层类别找寻网站。
然而天底下网站之多,分类分不完,更遑论每个人对类别的认知可能不同。于是再加上一个搜索框,可做关键字搜索。页面之简洁连当年的Yahoo!也不过就如此。
如今,Google更加简洁的首页画面,相较于各大门户网站眼花撩乱的首页,简直让人觉得互联网发展十年彷佛绕了一圈回到原点。然而,搜索引擎的身躯会不断肥大,却起因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
由于大部分的人在搜索引擎找到网站之后就会离开,使得「每访客平均页面浏览量」很低,印象中记得当年的统计数据是大约 1.2个页面。对于想朝新媒体发展的搜索引擎经营者来说,这是严重的问题。
媒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行量(报纸),或是收视率(电视),对网站来说自然的就是浏览量(Pageview),因为页面上可以夹带广告。如果每个用户都来看 1.2个页面就走,那广告的生意还怎么做呢?
◎延长用户停留时间,或寻找量少质精用户
从下图来看公式,不难发现要拉高「每访客平均页面浏览量」,就必须延长用户停留在搜索引擎的时间,提升「网站总页面浏览量」。因此「准备多一点内容给用户看」就成了理所当然的思维。
但是这里似乎有第二条路。单纯就下图公式来看,「减少网站总访客数量」也可以达成提升「每访客平均页面浏览量」的效果?!笔者每次谈到此点,底下听众就笑成一团:有谁会干减少网站访客的事情?
这其实大谬不然。从营销角度观之,经营者永远可以选择只做少数人的生意,只要这群人量少质精。换言之,若只针对少数重度搜索使用者来经营,是有可能进行市场细分的。
只是市场细分永远只会发生在市场饱和时。十年前的互联网商业环境尚在跑马圈地时代,大家都想做又大又广的生意,做深作精的生意在当时不会成为经营的焦点罢了。
然而,为了提升「网站总页面浏览量」而必须进行的「内容生产」,却非科技背景发家的矽谷工程师所擅长。于是搜索引擎经营者开始思索内容要从哪里来的问题。
◎互联网的低成本出版
第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开始编辑「互联网杂志」。传统的杂志有记者和编辑,经过每期编辑会议决定当期焦点后,再经过各式压榨脑力的过程而将内容产出。印刷后出版,透过渠道销售。
而「互联网杂志」则是由搜索引擎人员搜罗互联网上有趣网站进行主题式汇整,形成一个个专题放置于搜索引擎上进行导览。没有记者,不产出内容,这些人只做编辑,发行时也没有渠道和印刷成本。
在观看这些导览时,用户虽然最终会离开搜索引擎,但是已经初步达成延长用户停留时间的目的。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见互联网带来的带宽与储存成本的降低,为出版业的变革敲下第一响。
相较于以往印刷出版的高门槛,很多人或者企业可以轻易把内容出版到互联网上。不用印刷,不需支付渠道成本。当网络内容呈爆炸成长时,搜索引擎编辑人员能够轻易在网上找到各式题材进行编辑。
时至今日,虽然此类互联网杂志已不复见,但大量的网上内容再加精确的搜索引擎,已经取代很大一部分人的杂志购买行为。十年前一本畅销杂志的每月销售量,到现在缩水成只剩一半不到。
◎号称是新媒体,却只放二手内容
「借用内容」的更进一步作法,则是和传统内容提供者(报业,杂志等)洽谈内容合作,直接把较优质内容放到搜索引擎网站上。由于内容本身的多元性,98年开始搜索引擎有了「频道」的概念出现。
其次,免费的软件服务也会产生浏览量,但是与内容生产无关。因此免费的电子邮件邮箱与网络行事历服务在98年的时候蔚为风潮,各大搜索引擎竞相提供。用户在使用时,浏览页面就跟著夹带广告。
最后,让用户自行生产内容如何?99年时,聊天室,讨论区,甚至类似Yahoo!Groups的服务让用户自己形成小团体,藉由交流意见产生内容,达成浏览量提升的目的,却不劳搜索引擎经营者自己生产内容。
就这样,搜索引擎藉著从网络上,从合作夥伴,从用户身上「借」来的内容与浏览量,转型成综合门户网站,开始跨出成为新媒体的第一步,尽管它使用的都是二手内容。
然而,满心期待从媒体与广告事业获利的经营者,却不知道后面有个简单而残酷的事实在等著,造成门户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冲高浏览量,却无法只靠广告养活自己。 (文:黄芳宇)
■ 历史上的今天 |
■ 中国3G之我见(一)3G不会增加用户ARPU - 2005/08/28
■ WiMAX 带来过剩的带宽 - 2005/08/21
■ 网络诈骗经验谈 - 2004/08/29
■ PDA 腹背受敌(下)智能手机的瓶颈 - 2004/08/22
■ 无线通讯行业的四大发展(上)关键的四个 C - 2002/08/25
■ 手机的286时代 - 2001/08/26
■ 网络媒体的生意经(五)网络广告的战略 - 2000/08/27
■ 网络媒体的生意经(四)门户网站的下一步 - 2000/08/20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 从业人员,永远的逐梦者。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 以冷静的眼看待数字狂潮,以热情的心拥抱信息时代。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2006/08/20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门户网站 网络媒体 B2C C2C Blog eBay Web 2.0
◎永不放弃对互联网的思辨一直以来,笔者对于过去互联网发展十年的思路与经验未曾传承给现在的人,总感觉有点可惜。因为互联网已经是个「既成的事实」,而大部分的人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变成今日的样子。
身为先行者,这十年中,我们兴奋,我们困惑,我们大量尝试各种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可能性;这些思路散落在笔者过去的每一篇文章里,反覆的思辨与尝试之后,我们终于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
笔者原本打算将这些思路整理成学说,并以「互联网基本教材」为名发表。然而,初步审视刚整理完的Guideline ,却惊讶发现里面有很多东西正开始遭受互联网新发展的挑战,而有被改写的可能。
Web 2.0 ,这个普遍泛滥的字眼,所代表的意涵绝非如媒体所描述的简单或者令人困惑。唯有真正深刻在 1.0时代里思辨过的人,弹出经验个框架后,方能真正了解到Web 2.0 是一场无声无息的革命。
Blog,人脉网络,参与式经济。。。这些将造成我们生活改变的表象名词背后应该有著更简单的逻辑存在。面对互联网,这个全人类智慧与思维的巨大结晶,我们始终不该放弃以虔敬的心来进行思辨。
◎革命的源头:储存与带宽成本不断下降
互联网的革命源头只有一个,即「电脑储存成本与网络带宽成本不断下降」;反应在社会上,就是「人与人之间联系成本不断下降」;反映在商业上,就是「靠信息垄断与资本垄断的企业逐渐解体」。
在 1.0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出版成本较低,最终导致了媒体行业与出版行业的巨大变革。但是由于成本还不够低,所以在当时无法爆发 Web 2.0 这种因为诉诸人人参与而造成的其他行业革命。
成本降到多低?这并不容易以实际的统计数字展现。然而,依稀记得在99年时,新浪网推出50MB的超大免费电子邮箱。相较当时Hotmail 只有2MB ,毫无疑问显然是超大。新浪还因此打过电视广告。
现在你可以随便就申请到一个容量超过2GB 以上的免费电子邮箱。与当年的Hotmail 相较,容量足足成长1000倍;换言之储存成本跌为当年的千分之一。
这不仅是储存成本的下降,由于邮箱容量变大,用户会开始寄送大档案的邮件,因而造成邮箱提供者的带宽流量成本增加。然而现在的经营者仍能够承担这样的成本,显见10年来带宽成本的降福惊人。
◎1.0 :成本下降对传统 B2C企业造成冲击
99年时也曾经兴起免费的网络硬盘服务。用户可以把档案上传到主机上的储存空间,不须负担任何费用。网络股灾之后,这些服务全部改成收费服务,例如知名的美国业者XDrive。
然而时至今日,你可以用月费美金约 5元就买到 5GB的储存空间,而 1GB容量可以免费获得。由于竞争激烈,XDrive已经在规划免费 5GB 的空间,预计今年九月份就会推出。
以上的例子笔者并不是要探讨免费邮箱与免费硬盘行业的竞争与发展情况,只是要说明这十下来到底储存与带宽成本降低到什么程度。真正令人震惊的是带宽储存成本下降之后所造成的行业变革。
在 1.0时代,网络媒体兴起进而发展成门户网站,对传统高度资本密集与极端市场寡占的媒体业造成冲击;招聘网站的兴起让企业招聘与个人求职的成本大幅下降,造成相关行业冲击。
成本下降让上述企业对个人( B2C)的商业模式有了重大转变,而成本持续下降将导致某些 B2C企业被个人对个人( C2C)商业模式所侵蚀甚至取代。有些行业会消失,有些行业会被迫向上游移动。
◎2.0 :成本持续下降让 C2C企业冲击 B2C企业
C2C 商业模式并不新,类似eBay的个人对个人交易,及美国PayPal个人对个人付款已行之有年。而分类广告网站Craglist被誉为Web 2.0 参与式经济的典范,却也是在 Web 2.0名词出现之前网站就存在。
在美国已经出现协助个人对个人借钱的网站。一般人借钱通常是借给可信赖的熟人,因为要找到一个可信赖的陌生人成本太高。现在找到一个可信赖陌生人的成本如此之低,想一下哪些传统行业要受冲击?
从 1.0到 2.0虽是革命,但却是渐进式的。因为储存与带宽成本并非一夕暴跌而是缓步下降。一定会有许多被视为是 2.0的网站或经营模式在 1.0时代就已存在,只是在成本更低的 2.0时代更为突出。
所有关于Web 2.0 的讨论,应该回到「个人对个人联系与交易的成本持续下降会导致什么结果?」的主轴来讨论。如果未来会发生所谓的 Web 3.0时代,想像一下当那个成本接近零的时候,会发生的革命。 (文:黄芳宇)
■ 历史上的今天 |
■ 中国3G之我见(一)3G不会增加用户ARPU - 2005/08/28
■ WiMAX 带来过剩的带宽 - 2005/08/21
■ 网络诈骗经验谈 - 2004/08/29
■ PDA 腹背受敌(下)智能手机的瓶颈 - 2004/08/22
■ 无线通讯行业的四大发展(上)关键的四个 C - 2002/08/25
■ 手机的286时代 - 2001/08/26
■ 网络媒体的生意经(五)网络广告的战略 - 2000/08/27
■ 网络媒体的生意经(四)门户网站的下一步 - 2000/08/20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 从业人员,永远的逐梦者。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 以冷静的眼看待数字狂潮,以热情的心拥抱信息时代。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