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27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搜索引擎 社区 门户网站 Blog RSS
◎因Blog而起的新经济Blog的文化面有很多可以论述的地方,也已经有很多精采的论述。但本文的重心在讨论其商业模式,是因为笔者认为经济活动一直都是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我们得帮Blog找一个能活下去的方法。
网络刚兴起时,到处都是免费讨论区和留言板,只要申请就可以有一个自己的。网络公司泡沫化以后才开始有人经营收费的。而Blog出现没多久就已经有收费的服务,很显然这次经营者是有经验多了。
因Blog而起的还有RSS 阅读器,免费付费都有。还有Blog搜索引擎, Blog门户网站,Blog新闻网站,开始有人讨论怎么用Blog营销,卖广告。像不像把当年从浏览器战争所揭开的互联网革命重演一遍?
不同的是,现在的互联网上已经存在著许多大家伙。这些网络公司也不敢轻忽Blog的影响,争先恐后要提供免费的Blog给大家使用。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把Blog当作既有服务的再延伸,尚不打算收费。
有趣的是,台湾的学生门户网站优仕网所经营的「爱情国小」,在多年Blog一词尚未出现时,就提供会员写日记的功能,须付月费才能使用,非会员则可以免费欣赏或订阅。Blog有无可能模仿这种模式?
◎Blog的经济力来自于热情的驱动
Blog最重要的精神是「热情」。如果这件事跟赚钱没关,又会花很多力气,你不可能做很久。如果这件事还得付钱做,那就更没兴趣。除非时间很多而且没经济压力,否则就是一股持续燃烧的热情在支持。
笔者每星期撰写科技文章一篇,从1999年至今。很多科技人做同样的事一年就撑不下去。原因通常是:工作忙,要照顾老婆小孩,很疲累周末只想休息。跟他说,付钱请你写好不好?他依然是疲倦的摇头。
要成为写作不辍的Blogger 会经历几阶段:(1) 一时兴起的热情(2) 热情暂熄,为了对自己的承诺而写(3) 读者多了,为了对读者的承诺而写(4) 内化为生活信仰与习惯。而大部分人连第二阶段都过不去。
网络上充斥著荒废的讨论区,个人网站,都是这种热情一时兴起到后来无法持续的证明。问题是,Blog也是靠著个人自发性热情而汇集的网站,有没有可能经营起来成为一个Business?
首先,这样的热情绝对不可被轻忽,其次,热情的人经过妥善组织后就可以运作成事业。正因为如此所以世界上充满了各式的慈善团体以及非营利组织,让人们愿意投入时间与金钱来奉献,络绎不绝。
然而,这毕竟是以慈善之名所进行的组织。如果这些在网络上无酬书写日记的Blogger ,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心血结晶文章竟被拿去营利时,又会做何感想?
◎产销关系错乱:Blogger ,你到底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大陆最有名的Blog网站「博客中国」,汇集了一批IT行业的菁英,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针砭时政。从去年年底网站上开始引入商业化的广告之后,有些人怒吼:「咱们都变成了营利的工具!」
对他们来说,无酬生产的内容,并不是要提供给经营者牟利的。此外,还有个最根本的担心:引入商业化机制后,媒体的报导还有所谓「公正」这回事吗?Blog到最后不就又是个受广告主操控的媒介?
撇开这种「不赚钱难以生存,要赚钱却难以公正」的问题不谈,如果真的要营利,经营者是否应该支付这些撰写Blog的人稿酬?这些人不正是经济学上道地的「生产者」吗?
没人可以养大量记者生产内容以应付网络消耗。但Blog网站经营者却把成千上万Blogger 当成免费记者。因为网络分散特质所产生的问题,丢回去给网络自己解决,真是妙。只是,生产者应该是无酬的吗?
然而我们却又在「爱情国小」这个例子看到吊诡的现象,会员必须付月费才能发表日记,所以很显然是道地的「消费者」。会员认知:我使用这个服务,别人看我的文章我会得到成就感,所以我缴钱。
「爱情国小」以略为接近游戏的情境将社区包装起来,让付钱的人感觉到有趣。而这样的收入并不来自于广告,而是用户的直接付费。没有所谓报导公不公平的问题,他不是媒体,他是个游戏。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Blog要经营成媒体事业,必须要解决经营者与生产者间的矛盾关系。换个方式问,有无可能让生产者得到适度反馈,以便维持其热情以持续生产?这是Blog经营者要面对的严肃课题。 (文:黄芳宇)
上一篇:媒体,社区,Blog(三)解构Blog
下一篇:媒体,社区,Blog(五)媒介权力
■ 历史上的今天 |
■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五)搜索引擎重质量 - 2006/03/26
■ 电子商务进入品牌操作阶段 - 2004/03/28
■ 停止「网络营销」(下)有路没有通 - 2004/03/21
■ 3G来了(三)短信,电子邮件,与多媒体短信 - 2003/03/23
■ 网络通讯市场的价格破坏 - 2002/03/24
■ 经营B2C电子商务的无形成本 - 2001/03/25
■ 百货公司与专卖店(一) - 2000/03/26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2005/03/13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社区 门户网站 网络媒体 网络广告 Blog
◎经营原生网络媒体的成本无人可负担对于媒体内容,笔者在此要引入一个概念,称为「内容的生命周期」(TTL ,Time to Live)。任何媒体内容都有其生命周期,刚诞生的时候内容是最有价值的,随著时间过去,它因不再被需要而逝去。
「昨天的新闻到今天变旧闻」就是这个道理。换言之,内容是会被消耗的,而且不同的媒体其消耗速度不同。杂志内容是以「月」或者「周」为单位被消耗,报纸内容是以「天」为单位被消耗。
电视新闻内容则是以「小时」为单位被消耗,这个小时的新闻到下个小时就没价值了。如果你有兴趣整天坐著看电视的整点新闻,就会发现随著一天过去,每小时的新闻一直变动,而不仅是主播换人而已。
若以企业体的大小来看,杂志社的规模要小于报社,报社的规模又小于电视台。于是我们恍然大悟,为了应付内容快速消耗,企业体的规模会改变。内容消耗越快的媒体,其企业体越庞大,需要越多资本。
任谁都能琅琅上口,说网络的特性是「即时互动」,那么有没有人想过网络内容的消耗速度竟然是「即时」?换言之,「五分钟前的新闻在五分钟后就没价值了」。请问有哪个企业体能够应付这种消耗?
◎社区网站的内容品质
最受门户网站业者欣赏的经营型态,莫过于提供社区服务给网络使用者了。提供分类的讨论区,聊天室,家族网站让网友自行运用。带出来的网页上夹带网络广告,真是省力的作法。
然而社区网站却带给经营者几个麻烦。第一,系统与带宽成本很高。提供免费讨论区与聊天室给网友,后面就必须买大量主机,而聊天所产生的带宽费用惊人。
第二,聊天或者讨论区所产生的内容,或许偶有佳作。但是大部分是没什么品质的对话,例如「你几岁」,「家住哪里」之类的。没有所谓的Quality Content (有品质的内容),被阅读的价值就很低。
第三,荒废的社区。门户网站上常见某些歌星的Fans Club ,版主当然就是热心公益者,号召一群有共同嗜好的人常来聚会。但这样的热情通常难以持久,一段时间之后,人潮散去,留下荒废的讨论区。
第四,广告收益不好。没有Quality Content ,来看的人就少。真正来的人都是来聊天的,不太看广告。门户网站又必须免费提供社区服务,因此变成成本很高效益很低但又不能不提供的头痛问题。
由网友提供内容是个好想法,但提供的内容是否是Quality Content 则会决定社区的媒体价值有多少。多年前的「明日报个人新闻台」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不计较技术明细,它其实就是Blog。
◎为什么网络媒体只靠广告不能存活
笔者曾经在1999年于台湾大学的演讲中指出这点,然而在那个全球网路股价如日中天的时候,提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论点,真正能听进去的人并不太多。
理由很简单,媒体唯有垄断,广告才会贵。当电视台只有一家的时候所有的观众只能看这台,因此电视广告的售价当然就是天价。等到第二家电视台出现,观众与广告主选择多了,广告价格就掉下来了。
世界各国的媒体大约都以这种方式维持市场秩序,电视也是,报纸也是。但随著有线电视兴起,观众分散了,频道选择高达上百个,电视公司的营收自然跟以前无法相提并论,因为广告的单价下跌了。
然而网络却是无法被垄断的,它甚至是超级分散的!大家都知道入口网站的人潮流量很多,却没想过这些流量只占全球网络流量的一部份。很多人上网大部分时间都不在门户网站上,也从不看广告的!
任何一种媒体,要完全依靠广告来养活自己,都必须在观众的数量上达到「关键多数」(Crtical Mass),而因为网络的分布式特性,让任何网站都达不到这个数量,就算是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也一样。
好比说,如果有一天家里电视打开来有5000个频道,相信观众人数排名前三名的频道,完全无法靠广告养活自己,因为观众太分散,即使观众人数排名前三名也一样。反观全球网站个数,远超过此!
所以越大型的门户网站其广告营收越丰富,这是某种程度的垄断。但即便如此仍无法达到完全垄断,所以网络广告价格涨不上去。因为用户数无法达到足够的经济规模,所以其收益不可能完全支撑其营运。
笔者为什么要花时间讨论网络媒体的成本与收入问题?因为经过网络免费文化的洗礼,我们已经知道免费的东西用不久。Blog如果号称新媒体,它迟早得面临「怎么养活自己」的问题。 (文:黄芳宇)
上一篇:媒体,社区,Blog(一)话说从头
下一篇:媒体,社区,Blog(三)解构Blog
■ 历史上的今天 |
■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四)招聘教育与游戏 - 2006/03/19
■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三)网上新闻与Blog - 2006/03/12
■ 停止「网络营销」(中)有刺激没反应 - 2004/03/14
■ 3G来了(二)3G最大的应用不是互联网 - 2003/03/16
■ 门户网站的最后一条路 - 交易市集 - 2002/03/17
■ 对于在线学习市场的本质思考 - 2002/03/10
■ 网络社区实作现场(二)品牌经营导向的网络社区实作 - 2001/03/18
■ 网络社区实作现场(一)社区网站之死 - 2001/03/11
■ 细说网络书店 - 2000/03/12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