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26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门户网站
互联网尽管已经不再像过去股价狂飙的年代一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几个成功的生意模式都已确立,经营不善的也都退出市场。虽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没有人否认网络的重要性。而这样的重要性,却因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忘了网络到底有多重要」,而显得更加重要。正如笔者先前所言,当一般人因为电话随手可得而无法去感觉电话到底有多重要时,电话的重要性会变成无穷大。
而这种重要性的增加,并不是以鲸吞的方式而是以蚕食的方式出现。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看报纸。对于电视节目也只挑自己想看的,拿著遥控器很没耐性的在将近100 个频道中乱逛,每个频道只停留 10秒。
但年轻人并不因此与这个世界失去联系,他们透过互联网得到各种信息,更加快速方便。透过电子邮件与icq 等传讯工具,从亲朋好友处得到第一手消息的速度更加惊人。先不管网络到底是不是媒体,但很清楚的,它正在跟传统媒体如电视,杂志,报纸,广播抢时间。
一旦人们上网时间增加,其他媒体活动时间自然就减少。除了年轻的网络世代之外,今年初Millward Brown IntelliQuest 调查发现,在办公室上网的工薪阶级,下班后还上网的情形高达 91%,即便是电视黄金时段,上网族群还是相当可观。
对传统媒体来说,「中箭的部位不大,但是很痛」。因为这些缓慢的转变正反映在广告收入上。据美国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 在四月份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局追踪的 250种美国期刊的广告页数萎缩 14%,营业额则是减少了6%。
或许是景气不佳,一些以小众为对象的杂志广告都很惨澹。而美国的报业去年就有高达1979位从业人员由于裁员、购并和为了缩减成本在企业内部推行的优退方案中离开了新闻事业,创下了25年来的最高峰。而台湾报业过去一年也是裁员声不断,甚至有报社宣布停刊。
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就会从此完蛋,只是因为网络的出现将导致行业生态重新洗牌而已。而这种洗牌效应,其效果将远大于当年电视出现时对于广播报纸的挤压,甚至可能让这些大众媒体变成小众媒体。
当「习惯看电视的人」变成社会上的某一群人的时候,这群人自然变成小众。同样的「习惯看报纸的人」也可能因为人数变少而成为某一种小众。其造成的结果已经不纯然是对传统媒体的营利伤害,最终会造成大众媒体难以再操弄大众认知,因为已经不再具有那样的Power 。
熟悉传播学理的读者都知道大众媒体有议题设定的力量,如果再与执政者挂勾,要操控大众的认知并不困难。如果执政当局本身是世界级强权,要操弄全世界的认知也是可以做到的事情。身处台湾,当本地媒体经常引用西方媒体报导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西方的观点。
而互联网虽然在建构新媒体上面功败垂成(门户网站确实聚集大量人气,然尚无法养活自己),但其分散的本质却有如流沙,一点一滴的在松动传统媒体集权式的宰制。
这个世界到最后是否不再有所谓的大众媒体,而是无数的小众媒体尚难定论。但看见全球各地传统的大众媒体正在为了生存而挣扎(为了刺激收视率和销售数量而拼命报导没什么营养的新闻,最后被民众唾弃还得到「弱智媒体」的封号),也不禁让人好奇那样的一天会不会来到?
网络的本质本来就是分散的,反核心权力的。虽然它似乎也在慢慢的收拢当中,但却也影响到原先封闭的某些事物,迫使其打开。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试图复制传统大众媒体经验的门户网站,一开始就错了呢?
网络上的网站众多,但其实每一个网站(不管是商业网站或者是人气鼎盛的个人网站)某种程度都只是一个分众媒体而已。正如拿著电视遥控器快速转台的行为一样,网络上的「转台」行为也十分快速。
结果造成不会有哪个网站真正霸占住用户,而网站经营者永远只知道用户有没有来,却不知道用户离开自己的网站之后逛到哪里去了。正如现在的电视台与观众的关系,非常的浅,观众对电视也非常的不依赖。
互联网是分布式的媒介。或者应该说,这个时代的典范已经不再是统一与集中,而是小众与多样化,所以互联网因应时代的呼唤而出现与盛行。剩下的议题,将会是如何打造一个分布式的媒介环境,有别于以往的集权式媒介,并能形成经济体系以便长久运作下去了。 (文:黄芳宇)
上一篇:电话黄页,搜索引擎,交易市集
下一篇:通讯·网络·新媒体
■ 历史上的今天 |
■ 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 )初探 - 2005/05/29
■ 以「参与电视」取代「互动电视」 - 2005/05/22
■ 你愿意放弃多少自由? - 2004/05/23
■ 门户网站不负责任?谈在线冲印事件的冲击 - 2003/05/25
■ 无根的一代 - 2001/05/27
■ 一个人,守著一面墙 - 2001/05/20
■ 网络股下跌之后 - 2000/05/28
■ 互联网的商业化 - 2000/05/21
■ ISP定位模糊 - 1997/05/20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2002/05/19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竞标 拍卖 搜索引擎 交易市集 Google eBay
所谓的工商黄页(Yellow Page )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意。自从有了电话之后,这种以黄色的纸张印刷厚厚一本,可以让人查询各行各业电话的本子就盛行到今天。找水电行,找搬家公司,往往让人第一时间想到要去翻这个本子。在台湾,工商黄页是免费赠送的,有时候一大落一大落的堆在公寓楼下,让经过的住户随手拿取。这样的黄页由电话公司提供,虽然印刷以及递送都由电话公司负责,但用户却不须花钱购买。
同样的,罗列在上面的商家电话成千上万,这些店家却不需要缴交任何费用给电话公司就能获得刊登。只是因为刊登者太多了,单一的商家很难出头。于是那些愿意付费的商家,在黄页上面就可以占有比较大比较前面比较醒目的位置,甚至可以放置图片上去。
也因此电话公司规划出不同的收费方式。除了封面封底等最贵的版面之外,内页中的版位会根据尺寸大小来收费。此外,工商黄页通常都有依据行业属性分类,以方便用户寻找资料。如果该分类的商家过多,可能还会有子分类等等。也因此每个分类的第一页广告又可以卖得比其他内页广告贵。
很有趣的地方是,那些广告真的有效,也因此不少商家愿意花一点点钱让自己的电话地址更醒目。而工商黄页通常一年更新一次,对商家而言等于是有一年的曝光,感觉很划算。
而人的心态也很奇怪,总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些肯花钱的商家规模一定比较大,规模比较大可能服务品质比较好。当用户要找般家公司,而黄页上列出来的般家公司电话达到上百笔的时候,会选择那些有广告的商家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就是工商黄页的生意模式,这个模式建构在「规模」上面。对于用户来说,电话公司所提供的是免费服务。而为了让这本黄页能真正对用户有用,电话公司必须尽可能的搜罗足够多的资料内容。
而为了收集足够多的内容,电话公司势必无法对每间商家收费,因为如果每间商家被刊登在黄页上要收费,商家的意愿一定大减。唯有免费刊登才能够创造出厚厚的一本黄页。
但是当刊登在上面的商家过多时,广告版面的价值就出现了!这就是这个商业模式最有趣的地方。他必须提供商家免费刊登服务以创造大量资料,进而创造某些珍贵版面的广告价值。因为竞争者众,就会有人愿意付钱取得更好的位置。
换言之,如果电话公司对于每个上来刊登的商家通通收费,则资料量一定不会大。如果每个类别的商家资料都只有两三笔,而不是上千笔,这几间商家绝不会付更高额的广告费用。因为资料就只有那几笔,不需要特别购买广告版位,用户也会看到啊!
工商黄页的经营诀窍在于分类方式。如果分类过细,对于用户来说找资料可能会方便些(例如金融机构类底下再分成银行,保险,投资顾问等等,而保险类底下又细分为寿险,产物险等等)。但是过细的分类会导致该类别底下的资料笔数过少,进而导致「广告价值」出不来!
进入网络商业的时代,这样的模式业已发生在eBay之类的交易市集上面。因为刊登在eBay的拍卖案件数数量惊人,如果卖方想要吸引更多的注意,不得不花点小钱购买更好的位置,例如珠宝类商品的第一页,或者搜索引擎找出来的资料前五笔,或者标题字体加粗等等。
网络上的用户没耐性是出了名的,被排列在每个类别的第一个页面上,确实会拥有更高的曝光率。依据笔者在eBay上的拍卖经验,如果不花点钱打打小广告,自己拍卖的物品被看到的机率真是非常低。
不论是传统的工商黄页,还是像eBay之类已经赚钱的交易市集经营者,或者是接下来要谈的搜索引擎,全部都是这样的经营模式。其要点有几个:
1.资料量。没有足够的「第一批资料」是很难出头的。用户不会愿意用资料不足的服务,即便是免费也没用。像eBay这样从零开始累积资料的时机已经过了。
2.分类。刚开始可能不会有超额的资料量。但要创造广告价值的方法,就是从分类下手。一开始分类不要过细,随著资料量越来越多才进行调整。eBay目前的分类很细,是因为资料已经过多了,分类细可以让用户方便找资料,而同时可以维持广告价值。
美国的搜索引擎目前除了Google已经损益两平之外,还有另外一家也已经达到损益两平Overture(http://www.overture.com ),这间公司的前身是GoTo.com,主要的获利模式就是跟贩卖搜索引擎分类的前几笔资料。例如在电脑软件这个类别底下第一笔资料,收取美金0.57 元。
这个价格是透过竞标决定的,如果有任何一个网站想要抢这个位置,只要出价比0.57美金高就可以。此时第一名就会被挤到第二笔资料去。也因此每个类别的广告价格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而不是overture 来制定的。如果那个类别特别热门,价格就会拉抬上去。
不要以为搜索引擎或者交易市集是数字时代的新名词。想想古老的生意模式,依然充满了智能的沉思,我们要做的只是去因应新科技所带来的变化罢了。 (文:黄芳宇)
上一篇:我那 E化还没完成就马上面对 M化的母亲
下一篇:传统媒体中箭的部位不大,但是很痛
■ 历史上的今天 |
■ 35岁男人应该做的事 - 2005/05/15
■ 竞标网站清理门户 - 2004/05/16
■ 3G来了(八)3G的第一批用户是谁 - 2003/05/18
■ 内容为王-传统媒体对门户网站的反扑 - 2001/05/13
■ 宽带网站服务 - 2000/05/14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