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数位之墙

归档 - 06月, 2001

终极的互联网(四)门户网站的末日与数字媒体行业分工

2001/06/24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搜索引擎 增值服务 门户网站 网络广告 品牌

(续上期)一旦通讯行业的媒体内容渠道角色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产业分工就会完成。可以确定的是,通讯业者最后会自己拥有媒体,或者与大型的媒体集团完成某些深度的合作,例如交互投资或者合资成立新公司等等。

想像一下现在的电视台,拥有自己的摄影棚,频道以及其他资源,某些重要的节目会自行制作,其他的节目则交给别的传播公司来制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行业的分工,庞大的媒体行业有著各型各色的人员,囊括了从制作到演出的所有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台是个通路,让各式各样的媒体内容上架。

未来的通讯业者也会扮演这样的角色,自己拥有某些重要的数字媒介内容,其他的则开放给别的制作公司来提供。但是在形成这样的架构前,现在的媒体内容提供者以及网络行业都还会有一番挣扎的过程。

最明显的挣扎来自于目前的门户网站,通讯行业以及媒体行业。入口网站现在的处境尴尬,在网络广告还不足以支撑获利之前,生存变得非常的吃力。

门户网站在网络上来说其实是处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当食物链的底端每一层都繁荣兴盛的时候,他就会健壮无比。但是当食物链最底端的生物开始大量灭绝时,他的生存就会成问题。原因就在于,门户网站倾向于扮演媒体渠道的角色,所以他有很多媒介内容都是从其他中小型合作网站上「借」来的。

而从传统媒体「借」来的内容现在也遭遇到难题。当传统媒体将他们所拥有的内容纷纷数字化上网的时候,直接会与门户网站竞争。以往传统媒体可能都会免费的授权内容给门户网站使用,但现在好日子可不多了。根据报导,台湾联合报系的联合新闻网已经开始要对授权给门户网站的内容收费了。

门户网站能不付吗?付了会心痛,尤其是自己的收入因为网络广告前景不佳而减少时。不付,显然他们的内容就少了,而门户网站又没有生产内容的人力和财力。

以此观之,门户网站上面的很多内容会越来越虚,成为一个空有货物架没没有货品的媒体内容渠道。门户网站以前看起来似乎可以扮演电视台的角色,将收入与底下的内容制作公司拆帐。但问题是门户网站本身的广告收入就不足以养活自己,更别提要以拆帐的方式养活其他内容供应者,所以他的存在价值一定会被取代。

门户网站的价值当然不完全在内容,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于搜索引擎。笔者以在门户网站的工作经验看来,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忠诚度是非常难以撼动的,而搜索资料却又始终是互联网上的重大需求。

国内的通讯行业随著无线通讯的发达以及固话的蓬勃发展,也开始想著是否要建置自己的门户网站。笔者的建议是,很多的服务以通讯产业的角度来提供是非常有利基的,例如免费的电子邮箱用户名,集成了电话号码和传真短信等服务,这个部分门户网站难与通讯业者争雄。

而提供媒体内容的部分,因为可以从实质的通讯增值服务收费,以拆帐的方式来反馈内容提供者,所以胜过门户网站。唯独搜索引擎的功能以及品牌,恐怕通讯业者要慎重考虑买一个既有的知名品牌回来。因为这绝对是流量的保证,也是通讯业者无论砸下多少钱都无法与现有门户网站抗衡的地方,我们已经看过国外太多失败的例子了。

至于传统的媒体,因为拥有内容的所有权,其价值只会随著资料的数位化而越来越高。以现阶段而言,传统媒体也不是不可能买下入口网站。但是或许可以再等等,价格可能会比较好谈些。只是传统媒体目前拥有门户网站的实质意义不大,就媒体本身想拥有渠道这件事情来说,门户网站的渠道价值已经大不如前。

台湾的上网人口根据调查已经达到八百万。依照这种情况下去,超过千万是指日可待的。想像一下一个媒体拥有全台湾二分之一的阅听人口,面对网络公司的大量消失,只让人想到,这么大的市场谁可以接收?

显然,互联网翻身的时候快到了,半年内必然有第二波的创业潮出现,而这次的创业潮将完全与上一波网络创业热潮大不相同。我们将在下一期讨论。 (文:黄芳宇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终极的互联网(三)通讯行业的集成关键-帐务系统
下一篇:终极的互联网(五)第二波创业潮与小型内容提供者





■ 历史上的今天


终极的移动装置(二)掌上游乐器跨业竞争 - 2005/06/26


漫谈数字音乐(三)就是渠道革命 - 2004/06/27


漫谈数字音乐(二)到底哪里谈不拢 - 2004/06/20


电子商务两极论 - 2003/06/29


令人疑惑的「移动学习」 - 2003/06/22


CRM 与大量客制化 - 2002/06/23


数字资料与媒体工业 - 2000/06/25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星期日, 06月 24th, 2001 网络媒体 没有评论

终极的互联网(三)通讯行业的集成关键-帐务系统

2001/06/17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数字音乐 数字内容 增值服务 宽带 门户网站 在线游戏 电子报 网络购物

(续上期)上一期提到通讯行业将会与媒体内容行业激烈的集成,成为数字内容渠道的旁然巨兽。这一期让我们来看看通讯行业何以能成为这样的巨兽。

数字内容最大的问题一直都在收费。以前依靠广告的收入而不直接跟阅听人收费的模式,以目前宽带普及的速度来看要能有丰厚的获利看来仍然遥遥无期,而且到时候广告市场绝对是市场前两大的天下,以及为数极少的专业型网站一起瓜分。

剩下的数字内容提供者如果想从广告上补贴收入是有可能,但是想从中获利是难如登天。从这点也指出,广告获利模式未来不会是网际网路上获利的主流,除非最大的门户网站以及紧抓某些利基市场的内容提供者。

但是先前笔者也指出,通讯行业对于媒体内容是有需求的,他们亟需这些数字化的内容以便让他们的消费者「多讲一点话」「多上一点网」。

也因此身为整个未来数字化内容行业的最大火车头,仿效日本的NTT DoCoMo模式,与内容提供者拆分上网的收入将会是扶植数字媒体内容行业的绝佳方式。这样的拆帐方式不论在于有在线网的行业(固话)以及无线通讯行业(大哥大)都是会发生的情况。这也让两个行业彼此能够互利共存。

对于目前的数字内容的提供者来说,收费的问题并不仅只在于收费的模式(广告或者是直接跟阅听人收费),有时候也发生在实际的收费方式。以目前的收费方式来说,不外乎在线刷卡,或者以传统的方式用邮政划拨,银行转帐,购买预付卡等等来收费。但是不管哪种付费的方式,对于用户来说还真的很不方便。

最直接的收费方式是什么?想像一下,未来的所有数字内容的消费,不管是在线下载音乐,收看电子报,玩在线游戏,甚至是网络购物,所有的帐目都统一在一张帐单上面送到你家,然后在去缴款。这样的缴费方式绝对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而拥有这种能力,以及已经跟广大的消费者建立每个月帐单递送的关系以及背后拥有这种帐务处理能力和机制的人,只有通讯行业。

渠道的力量来自于前端对于消费者的接触能力,以及后端对于供应商之间的运作能力。在这些能力当中,帐务系统是处于非常关键的角色。以传统的渠道商而言,尚会面对到物流系统的集成。但是对于数字的内容而言,不管是纯供阅读的新闻报导或者是数字音乐,乃至于其他通讯增值服务等等,是完全不需要顾虑到物流的。

通讯行业本身的集成,在于帐务系统之间的集成。例如中华电信的各种服务,从最基本的电话服务到大哥大通讯服务到数据传输服务,全部都透过统一的帐务系统集成在一起。而通讯行业未来要成为数字内容的渠道,这样的集成将成为核心。台湾的固话以及移动运营商有这么多家,未来谁有能力率先完成这样的集成,将成为生存下去的重要关键。

台湾的三大移动运营商,透过转投资或者购并等等方式,也拥有固网以及有线电视的资源,有些业者甚至拥有媒体资源。而一家独大的中华电信,除了在前述帐务系统最成熟之外,拥有广大的用户是其最大优势。面对未来的有线无线通讯以及媒体的集成,谁都想著赶快把自己还缺少得那一块补起来。

这样的运作模式,最终将会把整个通讯,媒体,互联网行业推向笔者先前所说的半开放半封闭模式。因为大者横大,所以小型的业者已经无法抗衡,只能选择合作(选择到渠道上架)。笔者不厌其烦的再次把未来的互联网架构示意图放在这里给大家参考。


最后附带一提,网络内容提供者曾经因为网络的泡沫化而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大家都认为在网络上提供内容是烧钱的。但是各种报告却又指出,内容的价值将会越来越明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无他,只因为内容有价这样的趋势在网络越趋封闭的状况底下会越来越明显。原先拥有内容的人(传统报纸,电视等等媒体)其内容的价值会越来越可观。因为通讯行业不管成为多么有力量的渠道,都不可能拥有这些内容的所有权,除非,这些通讯业者自己拥有媒体。

下一次,我们将针对未来的媒体内容提供者进行讨论。 (文:黄芳宇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终极的互联网(二)网络媒体的封闭架构-垄断
下一篇:终极的互联网(四)门户网站的末日与数字媒体行业分工





■ 历史上的今天


荆轲刺秦王:如何敲开Google大门 - 2006/06/11


终极的移动装置(一)手机的混种年代 - 2005/06/19


网络事业的定价困难 - 2005/06/11


漫谈数字音乐(一)从「分享」谈起 - 2004/06/13


关键字订阅服务的发展 - 2003/06/15


eBay来台湾做什么?(下) - 2002/06/16


口袋里的战争 - 2000/06/11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星期日, 06月 17th, 2001 网络媒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