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4/30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电子报
CD唱盘里轻轻的流泄出伍佰的歌曲 - 白鸽。正在网络上蒐集资料的笔者突然好像被什么东西触到了心弦一般,停下了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听伍佰的歌曲听到这么有感觉。不管他当初原先创作这首歌曲的动机是什么,他想要传达的意念是如何,此刻,我只觉得里面的歌词深深的撼动著我,心里闷闷的,头皮发麻。
前方啊 没有方向
身上啊 没有了衣裳
鲜血啊 渗出了翅膀
我的眼泪 湿透了胸膛
飞翔著 强忍著伤
逃离了 猎人的枪
我的双脚 没有了知觉
我的心情 下冰冷的雪
亲爱的母亲 挚爱的朋友
我会坚定 好好的活
沉默的大地 沉默的天空
红色的血 继续的流
纵然带著永远的伤口
至少我还拥有自由
飞翔啊 飞在天空
用力吹吧 无情的风
我不会害怕 也无须懦弱
流浪的路 我自己走
那是种骄傲 阳光的洒脱
白云从我脚下掠过
乾枯的身影 憔悴的面容
挥著翅膀 不再回头
纵然带著永远的伤口
至少我还拥有自由
我想起自己在网络上历经了超过三年的探索。因为身上留著探险家的血液,放弃了到高薪稳定的新竹科学园区去与大学同学一起打拼,投身于一个未知的领域。强忍著超时的工作以及超量的信息过载,一撑竟然撑到现在。此时此刻的我,就有如负伤飞翔的白鸽一般的疲倦。
探险家跟淘金者是很不同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探险家的成就感以及乐趣是来自于探险的过程,而淘金者很在意的是到底淘到金矿没有。美国的那斯达克股市网络股暴起暴跌,淘金者来过,然后又纷纷的散去。这些事情看在一个探险家的眼里,不禁多所感慨。
曾经相信著网络对于人类一定会有贡献。曾经相信著网络的分布式架构可以击垮资本主义中大者恒大的现象。曾几何时,网络变成了一场金钱游戏。每个人所谈论的不再是新鲜的创意对于用户产生了多少价值,而是谁的股价涨跌如何。每个人在网络上画地自限,想著要怎么样霸占更多的用户。
网络上的空间越来越不自由。
淘金的热潮已经退去,以往口口声声要到那斯达克上市的台湾网络公司,也都纷纷闭了口。从美国最近的众多分析报告中可以发现,以往大家所玩的各种金钱游戏,包含花大把银子广告,举办各种大型的促销以及赠奖活动,在网络上用比实体店面还便宜的价格亏本出售商品,然后号称这是为了扩大占有率的做法,这些都纷纷遭到了考验。
核心的价值是很明显的,用户价值。
行业慢慢的成熟了。终于,一个网络公司被衡量的标准,开始变成了是否获利。而获利的关键最重要还是在于是否真正创造了用户的价值。这对于整个网络行业的生态,是极为积极而正面的结果。最终,用户终于成为赢家。
然而那样的关系,是我感到不自由的原因之一。那是一种个人对企业体的关系。也就是用户在网络上互动的对象,是企业。那样子的关系跟你与实体世界的商家互动并没有任何的不同,因为关键的因素都一样,只是使用的方式以及管道不同罢了。
是不是我要求的太多了呢。网络的价值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在于联系人群 - Connecting People 。因为梦想著有一天网络可以把地球上的人心紧紧的系在一起,人们会终于深深明了到自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终于可以更体会到地球另一端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种身为人类不再区分种族与文化差异,回归到最根本的人类感受。因著网络这个工具让我们的同理心扩大,藉由交流让我们更了解而使我们的心更富于包容与接纳。所以我投身于这个行业。
当淘金者获利的获利,散尽千金的人散尽千金,探险家退出这个领域的时候似乎悄然的来临了。因为前方的路已经太过清楚,探险的乐趣因此失去大半。剩下的工作,只是把我所看到的路告诉后面的人,让后来者可以多节省一些时间而已。
这是我一次感觉到,数位之墙这个网站以及电子报,结束寿命的时间可能会比我预期的要早很多,虽然目前所要做的知识传承工作还很多。
在网络上写了三年,最大的成就感是结交很多朋友,其次是看见自己所预言的趋势逐步被后面的人实现,而这正是探险的乐趣所在。吊诡的是,网络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好像自己也要负一些责任吧。
以下,我将用一段曾经深深感动过我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至于那些每个星期都期待墙主谈论网络趋势的读者,请原谅墙主这次用这么感性的面貌出现。毕竟,那样的感动才是吸引我不断在网络上走下去的原动力。
如果没有人梦想过联系世界
没有人梦想过创造完全自由的新领域
没有人想过与陌生人分享自己的喜与怒
便绝对没有 INTERNET 的诞生
~ 电影双周刊,1995,10月 张傲澈 (文:黄芳宇)
■ 历史上的今天 |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2000/04/23 - By 数位之墙黄芳宇 - 关键字/标签:电子商务 社区
台湾的上网人口统计数据当中,有一项成绩可以说是相当值得骄傲的,就是男女上网人数的比例大致平均。早期的互联网几乎是以男性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跨国圈子,因此女性的上网人口比例增加,便被视为一个国家网络环境是否成熟的指标,因为这代表著网络的声音能够真实的反应社会现况,网络上的文化以及价值才会多元。大约去年的这个时候,从许多统计报告中已经可以看出台湾的女性网络用户稳定成长,而且男女比例越来越平均。再加上美国几个女性网站的成绩相当出色,过没多久台湾就突然冒出很多女性网站。
女性的市场有多大?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其实她跟男性的市场一样大。如果是这样的话,奇怪的是天底下怎么会有女性网站这回事情,因为从来没有网站自称他是男性网站的。这样一想就觉得以女性族群为诉求的网站显得很尴尬。
主要是大家都想赚女性的钱吧。在统计报告中,妇女一向的角色,是握有家中主要采购权的人。光是凭这一点,就让很多网站的经营者想破了脑袋要牢牢的抓住这群人的目光。尽管这样的出发点似乎有一定的卖点,但是一方面笔者猜想女性如果知道自己在经营者的眼光中是被看待成「极有潜力的消费者」,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一方面是,这个社会如果真的是男女平等的话,女性是不该被当成非常特殊的族群来经营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男性亦然。
过往,台湾的女性网站缴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单呢?有很多的网站仍然是以内容导向为经营的重心。然而又不像真正的媒体,愿意在深度的内容上面****足够的编辑人力,而是与传统的媒体合作取得内容。这是网络的老问题,也就是说,把传统的媒体内容放到网络上,意义并不大,而且也难以摆脱网络的老二媒体印象,最重要的是网站用户也不会欣赏。
无力生产内容的网站,往往采取以讨论区,投票区,聊天室等等型态来呈现网站的话题。这种做法基本上倚赖网站的用户在聊天,发表意见的过程中,留下有意义的内容。取材自网络,用之于网络,这是相当符合网络精神的,这也是女性网站之所以会被称为社区网站的原因。
虽然网站的机制虽然是对的,然而引导讨论的方式却是有问题的。很多女性网站为了刺激发言的数量,往往讨论过于麻辣的话题。社区的呈现方式虽然提供女性一个互动的空间,然而笔者绝不相信女性只有在网站上互相聊天以求互相取暖的需求。结果很多女性网站都变成了大女人俱乐部,或者晚晴俱乐部,要不然就是只会炒麻辣话题主张性解放的俱乐部。。。。
女性真正的需求从没有在网站上被满足过。在网络的典范已经慢慢地从媒体转移到服务以及商务的时候,女性网站应该重新思考,可以做些什么是传统的媒体做不到的。女性的杂志经过编采的流程可以提供信息内容,网络虽然可以做,但是有没有必要踏上传统媒体的后尘与之竞争?
女性网站真正应该经营的焦点反而是服务的项目,这可能是杂志做不到的,也是真正可以获利的地方。如果女性这个族群真的有被独立出来经营的需要,笔者认为主要就是女性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相当的多元。例如,怀孕的女性所需要的已经不只是专业杂志所能提供的专业知识,而是更进一步可以从网站上获得的服务。互动性使得网络可以做媒体不能做的事情,而现在的女性网站却还是把力气放在内容经营上。
很多经营电子商务的人把女性当成金主。这种想法让笔者觉得有些反感。笔者一直认为服务做的好,钱自然进来。关键在于到底有没有为用户或消费者著想。网络服务的关键在于能否藉由网络的特性完成传统世界不能完成的事情,或者可以用更小代价来完成。女性的需求如果是多元的,那么这些服务的空间理应当更加的宽广才对。
也许正因为女性比男性所需要的服务更加多元,而以目前网络服务普遍不足的情况来说,更难以吸引女性上网。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如果网络经营者能够更多用一点心思在服务的项目以及品质上,而不是继续的在网站上做二手内容,相信受惠的将不只是女性族群。 (文:黄芳宇)
上一篇:从内容到商务 - 以闸口取代入口
下一篇:互联网的探险者之歌
■ 历史上的今天 |
■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八)即时通讯攻防战 - 2006/04/23
■ 第三代网络营销:搜索引擎营销(中) - 2005/04/24
■ 笔记本电脑与移动型电脑 - 2004/04/25
■ 3G来了(七)3G与WLAN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两回事 - 2003/04/27
■ 3G来了(六)手机并不需要智能 - 2003/04/20
■ 真的需要上网开店? - 2002/04/28
■ 娱乐运算的中心 - 2002/04/21
■ 电子报居然要收费? - 2001/04/29
■ 企业E化,从个人E化开始 - 2001/04/22
黄芳宇,数位之墙总编,资深电信/互联网/科技行业工作者。本文著作权为数位之墙所有,欢迎传阅。如欲用于商业用途请先来信取得授权,数位之墙保留一切权利。
因为梦想,数位之墙于1998年 4月诞生,以独立站点的型态营运。希望能发挥微薄的力量,让人们对于科技营销议题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6,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webmaster@digitalwall.com